前面谈到的掌指关节的发力和机动性训练,就是摆脱手紧张的重要方法之一。手关节紧张不能弹出自如的音乐,但手太松也不能弹出具有把持力的音色,所以要将松弛和必要的紧张联合起来。比如在弹琴时,手请求放松,而掌指关节发力点则需要有必定的紧张度;臂部、肩、手请求放松,最后的落点是在指前端,这一部分则不能松,此即所谓松中有紧。再就是演奏动作中的松紧联合,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要强奏,有时音区跨度大需要大幅度动作,身材的臂、肩、腰或全身都要用力。这就要有必定的张力和相对的紧,但不是僵,是要有弹性的、松紧适度的。当然,做到用力部位的和谐与适当联合,必须具备必定的技巧程度,需要长期训练才干控制。对初学者来说,不能请求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反而容易产生曲解造成紧张,使手僵化。总之,弹琴过程中心理和身材各部位的松弛与紧张,是既抵触又统一,是相对的。例如有的部位要放松,有的部位则要有必定的紧张才有支点;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有时心理要平缓放松,有时却需要有必定的豪情和紧张度。要害是把握好松弛与紧张的“度”,需要克服的是“过度的”松弛与紧张,而松弛与紧张的有机和谐,构成变更多端的力量组合去完成千变万化的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者应当具备的弹奏用力技巧。
三、技巧训练与思想文化修养的统一性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刻苦练习技巧是必须的。但是技巧又是为音乐服务的,所以技巧不是空洞的。这一点虽然是众所周知,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经常会不自觉地涌现重技巧练习,轻音乐表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重要有二,一是技巧练习是对肌体和意识的能力训练,需要长期的、不断重复的练习才干有效。二是认为技巧达不到请求,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所以单纯的技巧练习就盘踞了钢琴学习的很多时间,久之就形成了以技巧练习为主的钢琴学习过程。笔者认为,技巧练习是获得艺术表现能力的必经之路,需要有专门的练习,但要害是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应时刻不忘用技巧表现音乐内容,时刻注意技巧与音乐表现并举同进。因为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的目标,而且音乐表现与技巧的获得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苏联钢琴教导家涅高兹就曾说:“灵魂深处为音乐所激动而像着了迷似的练钢琴的人,热爱音乐和钢琴这一乐器的人,必将控制光辉的技巧,必定擅长表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必将成为表演家。”这段话深入揭示了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才有极大的动力练习技巧,一个被音乐激动的人,才会将技巧和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音乐是技巧表现的,但没有情绪、没有思想是绝没有音乐的。所以说,技巧不是孤立的,它与演奏者的整体修养和素质密不可分。
学习钢琴,除了要对音乐非常之热爱,同时重视对生活的体验、丰富自己的经历和进步思想修养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不可缺乏的内容。一个思想空洞贫乏的人,其艺术想象力就无从谈起,对文学、哲学、历史都不懂,就无法深入分析懂得作品和表现作品,也就很难表现出有深度的技巧。广泛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进步思想和艺术修养,诸如美术、文学、戏剧等等,对学习钢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弹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就要对“印象派”这个名词有必定的懂得,在美术上,印象派画风的特点就是突出光和色的表现,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也是表现光和色。这就需要演奏者对光和色的敏感、联想和深层懂得,并以相应的技巧表现出这些意境来。没有审美能力和思想修养,即便技巧全面,也不能把技巧化为有情绪的音乐,也弹不出这首曲子的深层含义。
有人说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当是一个思想家,对社会历史、文化发展、道德文明都应当有较高修养,才干真正地把琴弹好。例如那些严正的古典作品,每首作品都包含着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体验,反响着深层的思想内容,钢琴学习者如果没有必定的艺术和思想文化修养,是不容易懂得贝多芬那种从苦难走向欢乐,从奋斗走向成功的好汉主义的音乐内涵,也很难懂得肖邦那些“藏在花丛里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舒曼语)的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情绪。没有认识就更谈不上用技巧表现音乐了。所以,钢琴学习绝不单单是学技巧,而心理、思想和艺术修养的造就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技巧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技巧训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或缺,构成了技巧、艺术和谐统一的钢琴音乐艺术表现整体。(张皓伶)
参考文献:
[1]《朱工一谈钢琴教学》,《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童道锦、孙明珠选编,国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55页。
[2]《论钢琴表演艺术》涅高兹著,国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钢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简称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