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积军在新编历史戏《强项令》中饰演董宣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京剧《强项令》中正气凛然的董宣,由国家京剧院裘派花脸魏积军演来,更觉威严有加,让人从浓墨重彩的脸谱背后,察觉到那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日前,《强项令》来到河南洛阳演绎洛阳令董宣的故事,魏积军的演出除了声腔之美,又平添了几分历史感。
几度险些与京剧失之交臂
魏积军是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裘派花脸演员,他的表演文而不温,火而不燥,刚劲中透着几分儒雅。这样一位富有个性的高水准演员,却曾两度险些与京剧失之交臂。
魏积军的父母都是成都京剧团的演员。近水楼台先得月,魏积军10岁时就开始跟着京剧团学习、练功。也许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975年,魏积军在一次练功时不慎摔断了左臂,这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中断了魏积军的幼功。“现在我的左臂还是伸不直,都是当年留下的旧伤。”他边说边伸了伸胳膊,微弯的左臂和表情中隐约的遗憾不免让人想见,当年的受伤带给他多大的打击。
然而魏积军与京剧的缘分,并不是一次受伤可以斩断的。1977年,西昌京剧团(现已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京剧团)来成都招生,亲友们都希望魏积军能够去参加考试。可他过去练的都是武功,并未学过演唱。“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花10天学了一段唱,就去考试了。”而突击恶补的《平原作战》中“霹雳一声春雷响”一段,竟成功打动了西昌京剧团的老师。于是14岁的魏积军顺利入团,随团边学艺边演出。背井离乡,又要学戏演戏,这对于一个14岁的男孩来说,孤独艰辛可想而知。“当时团里演出非常忙,我虽然很想家、很想父母,但是每年也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待不上多久就又要离开。每次离家回团,我和家人都是流着泪分别的。”魏积军说。
魏积军为了学戏,忍受着练功的辛苦、忍受着与家人离别的孤寂,可换来的却并不总是美好。
1985年前后,适逢社会转型期,京剧市场也受到大环境冲击,被刚刚在全国流行起来的歌厅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演员也总要食人间烟火,魏积军无奈之下留起了长发,组建了乐队,到歌厅驻唱。“当时在歌厅唱歌非常赚钱,但是我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终于在1995年,魏积军考入国家京剧院,从四川来到了北京,在歌坛漂泊多年,又重回京剧的大本营,他心里扭着的这股劲,也总算是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