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特意来看‘石敢当’的。”3月30日晚,来自浙江舟山的柏杨,带队到济南参加旅游交易会,半路“转道”泰山大剧院,观看了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舞台效果很好,演员表演投入,让我们对泰山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是十艺节后,《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在泰安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大剧院的第80场驻场演出,也是泰安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大剧院的第93场演出。
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说,作为当地探索“后十艺节”效应的一大思路,泰安“托管经营+驻场演出”的文化场馆利用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
在筹办十艺节的过程中,泰安市建设了这座具有地标性意义的泰安文化艺术中心,集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和大剧院于一体,一方面作为十艺节群星奖音乐类决赛、文华奖部分比赛活动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过去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
十艺节比赛时间短,泰山大剧院如何长期使用和运营下去?泰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涛表示,目前国内的剧院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自行管理、委托专业公司管理、业主和专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管理三种模式,“但这些管理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政府投入过大,性价比不高,要么演出场次和剧目不能收到特别好的运营效果。”
“经过政企双方多次对接,我们采取托管经营与驻场演出结合的新模式,将大剧院整体托管给汉辰文化在剧院驻场演出,托管费用由市财政每年补贴,主要包括演出补贴、公益惠民票务补贴和管理运行补贴3个方面。”刘康说,“这避免了文化艺术场馆变成‘大卖场’,又能保证不浪费资源,发挥剧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财政补贴并不能解决剧院长期生存的问题,必须有自己的演出来支撑剧院未来的发展。为此,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泰安汉辰文化创意公司投资打造了反映泰安泰山历史文化的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并能够长期驻场演出。
汉辰文化公司董事长曲惠菊表示,《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是国内首部驻场音乐剧,也是我省首部原创音乐剧。“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自己的音乐剧,不仅泰安市民都争着抢着来看这部戏,而且‘泰山归来看音乐剧’也成为游客的新选择,在当地受到了热烈追捧。”
第一次走进泰山大剧院的泰安市民武光贞,就被《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深深震撼了,“英勇正义的泰山青年‘石敢当’,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被人们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我虽然是第一次来看,但感觉既亲切又新鲜,非常不错。”
徐涛认为,现在托管的泰山大剧院,不仅每年有不低于70场次包括音乐剧在内的各类演出,有利于培育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而且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低价位门票,做到文化惠民,让寻常百姓能够走进大剧院,享受高雅艺术。
据了解,在驻场演出的同时,泰山大剧院积极引进剧目,在十艺节后相继举办了老狼演唱会、全国童星慈善晚会、上海民乐团演出等10多场演出。“我们不会受70场的数字影响,能演多少演多少,把文化惠民项目做成品牌。”曲惠菊说。
一个全新的模式,不仅带活了当地的演艺市场,也为优秀剧目走出去赢得了机会。曲惠菊表示,“《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将于4月下旬前往杭州剧院进行演出,现在还接到了赴台湾演出的邀请,向全国观众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泰山形象’……”
同时,“托管+驻演”这一全新的剧院管理运行模式,也以其高性价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真正实现了“多赢”。徐涛表示,“我们的经营模式得到了业界的初步认可,我省滨州、烟台等地的剧院以及云南、贵州等外省剧院,都慕名而来学习或邀请我们参与当地的剧院管理。”(大众日报/王红军)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