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分享到 |
日期:2014-7-10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大师,有缅怀、纪念、重温的意义,但更为深远的内涵则是梅兰芳大师对于我们今天的指导、教诲的现实意义,以及指向未来的历史意义。

  在近几十年戏曲大量演出着“话剧加唱”这种类型的剧目,戏曲舞台出现了写实化、生活化的趋势,甚至许多人宣称用话剧来改造戏曲,或戏曲必须大量地借鉴话剧。其实,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化、写实化,而是第一求美,第二神似。

  梅兰芳先生在1949年11月提出了戏曲未来发展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这就是“移步不换形” 。当年梅先生的主张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事隔六十年后,重温梅先生的改革主张,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有人说,有的书上也说,梅兰芳第一次把戏曲推向海外,使外国人欣赏到戏曲的魅力。这话不准确,应该这样说,梅兰芳较早地把戏曲推向海外,其影响是空前而巨大的。

  翻开尘封已久的《申报》 ,我们看到光绪五年1879年5月22日,美国前总统格兰脱在上海大观园欣赏戏曲,看的是京剧《赐福》 《加官》 《财神》 《金山寺》 《双摇会》等。还有俄国皇太子亲赴香港看戏等。而在光绪十七年的1891年,也就是梅兰芳访日28年前,京剧武生张桂轩应华侨之邀请,随戏班在日本的长崎、大阪、东京、神户等地演了3年多,之后1895年又去朝鲜汉城演出, 1896年又去俄国海参崴、伯力演出,于1908年回国。在京剧走出国门之前,地方戏如高甲戏、琼剧、潮州戏等已经多次前往东南亚演出,高甲戏最早, 1840年高甲戏的三合兴班就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演出《三气周瑜》等戏。尽管如此,走向世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梅兰芳,无论是1919年、 1924年的两次访日演出,还是1930年赴美国演出和1935年赴前苏联演出,为京剧乃至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对“东亚病夫”和“东方睡狮”另眼相看,令西方世界重新发现并重新确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这当然是值得纪念的,但仍不是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的全部理由。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大师,有缅怀、纪念、重温的意义,但更为深远的内涵则是梅兰芳大师对于我们今天的指导、教诲的现实意义,以及指向未来的历史意义。仅举两点来说明今天的现实意义与未来的历史意义。

  其一,梅兰芳先生用他的实践与精湛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近几十年来,戏曲大量演出着“话剧加唱”这种类型的剧目,戏曲舞台出现了写实化、生活化的趋势,甚至许多人宣称用话剧来改造戏曲,或戏曲必须大量地借鉴话剧。其实,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化、写实化,而是第一求美,第二神似。正因为此,他才创造了《嫦娥奔月》的“花镰舞” 、 《千金一笑》的“扑萤舞” 、 《天女散花》的“绸带舞” 、 《上元夫人》的“拂尘舞” 、 《霸王别姬》的“剑舞” 、 《麻姑献寿》的“杯盘舞”与“袖舞” 。这些舞蹈姿态充满着意象化色彩,它不是生活化的,但比生活化更美。翻开《梅兰芳访美图谱》 ,齐如山和梅兰芳花费数月时间,将梅兰芳访美演出剧目中的几乎所有舞姿与造型拍成照片,再由画师去画底稿,经反复修改后才正式定稿。舞谱共画了二十六卷,每卷六种,共一百五十六种舞姿,齐如山则从汉唐辞赋的诗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句给每一个舞姿冠名,剧目囊括了《天女散花》 《嫦娥奔月》 《上元夫人》 《廉锦枫》 《霸王别姬》 《千金一笑》 《麻姑献寿》 《西施》 《牡丹亭·游园》 《贵妃醉酒》的舞蹈身段,其精美的程度与传神的韵味,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图谱是戏曲表演最高境界的范本。这对今天戏曲表演创作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其二,今天的戏曲仍然高举着继承与创新的旗帜,未来戏曲仍然会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地开拓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仅仅有方向是无法创新的,还要有创新所遵循的原则、措施、政策等系统化的方式方法。梅兰芳先生在1949年11月提出了戏曲未来发展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这就是“移步不换形” 。当年梅先生的主张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事隔六十年后,重温梅先生的改革主张,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移步不换形”生动地概括出传统戏曲形态渐变的发展规律,可以说,这是戏曲形态发展变化的重大发现。这种渐变的发展规律不仅仅只存在于戏曲的变革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越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越是近乎完美的艺术种类在形态上的变革就越是如此,如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书法,甚至包括传统美食、传统中医等等。当然,“移步不换形”并不是说永远不换形,只是变化采取渐进的、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当它换形的那一天,人们不觉得诧异与惊讶,会习以为常、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并热切地拥抱它。

  传统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来源于对艺术实践的客观概括,是对以往艺术活动实事求是的总结,而且是为了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创作。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殊规律并自觉地去遵循它、发展它,就会使我们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使传统艺术的发展不再去经历一番艰难曲折,不再去重画一个个徒劳的怪圈。让我们借此次纪念的东风,将戏曲艺术向前推进,以此告慰梅兰芳大师的在天之灵!(中国艺术报/贾志刚)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 音乐理论基础教程视频课程

  • 和声学视频课程

  • 西方音乐通史视频课程

  • 第二版曲式分析基础教程视频课程

相关内容

  • 听“中国第一棒”讲交响乐2014-10-16
  • 小提琴家郑京和:演奏最本质的是触动人心 2014-10-16
  • 阿里·瓦迪:用贝多芬表达你自己2014-10-15
  • 安德里斯·波嘉救场捷杰耶夫获上海乐迷肯定2014-10-14
  • 捷杰耶夫率慕尼黑爱乐今晚献演上交音乐厅 2014-10-13
  • 第四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评委2014-10-13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