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日开通热线为做有创意的音乐支招
《我们新疆好地方》《人说山西好风光》《康定情歌》《蝴蝶泉边》……一处美景、一条河流、一座大山,以及劳作的人们,就这样流淌在歌声中,而歌中的这些地方也通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超越时空,在全人类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昨日,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敖昌群通过本报发出倡议,他说,这些歌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优美的地域风情与人类共同的情感完美融合,以充满创意的音乐表达,生动地传播了一方水土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有着浓郁文化底蕴、丰厚音乐土壤、深厚创意基因的成都,在今天更应推动音乐和创意融合,发挥音乐和创意的双重优势,在创作出更多歌唱成都的歌曲的同时,走出一条成都音乐产业发展的新路。
一首优秀的城市歌曲,通过歌声,将城市之美传播得更远,这无疑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一张“音乐名片”。《我们新疆好地方》让新疆的山水、人文深入人心,有无数游客就是冲着歌中的牧场、良田、瓜果、牛羊而去;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让“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山西走进无数人的心里;名扬天下的桂林也曾因一曲《我想去桂林》,增加了人们的向往……一首歌,凝结着历史云烟与文化传奇;一首歌,律动着时代风流与城市理想;一首歌,是蕴涵着一方水土的文化标识;一首歌,是宣言一座都市的性格“名片”……独具特色的城市通过歌曲这张“名片”,名扬海内外。
在这些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意的力量,它让音乐插上翅膀,深入人心。比如《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全世界,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首飞向太空的歌曲,被人们美誉为“宇宙情歌”,其成功在于内容的创意之美。它不仅仅歌唱跑马溜溜的山,一朵溜溜的云,那一份对幸福爱情的渴望,更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由此引起了每一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的深刻共鸣;比如《我们新疆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量运用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韩红的《家乡》、郑钧的《回到拉萨》等歌,巧妙地融合了藏族民间音乐,这些歌曲传唱不衰,关键则在于形式上的创意之美,将地域文化基因与现代表达自然结合,与时俱进,歌唱时代。中国民歌经典之作《蝴蝶泉边》《人说山西好风光》,分别是电影《五朵金花》《咱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当年通过电影这种影响力最大的传播渠道,让大理、山西的人文风情迅速家喻户晓。
敖昌群对记者说,成都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性格,我们有市花、市树,有川味浓烈的文化和艺术,有区别于其他都市的鲜明标志,所以,我们城市的歌曲应凝结蜀土情思,应荡漾蜀风蜀韵,应展现新世纪成都人的精神风貌,这对成都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将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今天的音乐人,理应创作出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反映时代,让更多有创意的音乐,在成都这片沃土上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