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郁垒》还没排完,我不想走,所以向组织申请了援疆服务延期。”说这话的是文化部选派的第7批援疆干部、新疆艺术剧院副院长黄军兰。近日,黄军兰所在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文化部同意了她的申请,本应在本月下旬结束援疆工作回到北京的她,因为艺术,选择了坚守。
去年4月9日,黄军兰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来到新疆艺术剧院。干了一辈子舞蹈创编工作、身为国家一级编导的她,深感新疆是个“聚宝盆”,可以挖掘的艺术资源实在太多了。从那时起,为新疆编排一部民族历史题材歌舞剧的想法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日子,担任副院长的黄军兰一边分管院团日常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一边思考着自己的艺术构想如何实现。
终于,在一次去伊犁的考察中,黄军兰找到了方向。这里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自治县,2万多名锡伯族人生活于此,是我国锡伯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县。黄军兰决定将这一民族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角。她说:“锡伯族原籍在辽宁沈阳一带。清乾隆年间,为加强新疆地区的边防力量,从辽宁抽调了几千名锡伯族官兵和家属前往新疆戍边,形成了察布查尔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多次平定内乱、抵御外侵,为保卫边疆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考虑,我认为很有必要用艺术再现这段历史。”
自此,黄军兰开始密集往返于乌鲁木齐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之间,调研县史、与当地锡伯族居民交流、查阅各类史料和文献……经过近一年的构思和打磨,讲述锡伯族西迁、守卫祖国西大门历史,反映各民族同胞大团结主题的民族歌舞史诗剧《丝路郁垒》剧本创作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锡伯族民间文化,如朱仑呼拉热木旦、萨满歌等都将在这部剧里得到体现。当地经济发展较好、文化特色保存完整,是各民族文化包容、民族大团结的典范。我想用艺术形式加以再现。”黄军兰这样阐述《丝路郁垒》的创作意义。
去年7月20日至8月5日,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举行,黄军兰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舞蹈节。在这期间,她向国内外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力推介新疆的民族艺术。新疆艺术剧院常务副院长买买提明·买买提力这样评价黄军兰:“她对新疆的民族歌舞,比我们还要上心。”
在舞蹈节举办的15天里,来自俄罗斯、德国、韩国、毛里求斯等国家和我国澳门地区的12个优秀舞蹈表演团体,内地及新疆本土10多个专业文艺院团在乌鲁木齐和分会场库尔勒、石河子等地,为观众奉上66场精彩演出。就是在这样密集的活动安排中,黄军兰不仅邀请各艺术团体到新疆艺术剧院参观交流,还接待了由国内外40多家外文媒体组成的新疆行采访团参观新疆艺术剧院。她说,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新疆民族艺术走出去”。
采访中,黄军兰一直在强调“新疆是艺术家的天堂,是文化的聚宝盆”。因为近期发生的一些暴恐事件,让不少北京的朋友担心黄军兰,也有人劝她早点回京。“越是这时候越不能走,文化要发声,要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作用。”黄军兰说。
再过几天,黄军兰就要正式开始新一期的援疆工作了,这一留,将是3年……(中国文化报/李珊珊)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