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时的中日都红极一时的明星
先从李香兰的名字说起。她有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
1920年2月12日,李香兰出生于奉天省北烟台(今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她出生于日本一个汉学世家,父亲叫山口文雄,后任职于“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公司。
山口淑子在抚顺度过童年,讨厌算术,喜欢音乐,在父亲的教育下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1932年,12岁的山口淑子亲历“平顶山惨案”。中国矿工的被屠杀让她终身难忘。这次事件,亦成为其父山口文雄的人生转折点。因为和中国人的亲密关系,他被日本当局怀疑有“通敌行为”,只能无奈举家移居奉天。
1933年,她被父亲的义兄弟、沈阳银行经理李际春将军收为义女,起中文名为“李香兰”。同年,李香兰患肺病,后经俄罗斯好友柳芭推荐,拜俄罗斯著名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学习花腔女高音,曾在“满洲国”的流行歌曲大赏赛中获得头奖。李香兰亦为时任天津市长潘毓桂义女,曾以潘淑华之名义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学就学,1937年毕业。然而李香兰也好,潘淑华也好,她从不公开自己的身世;说得一口非常标准京片子的她一直被当作地道的北京人。
然而从这时候起,李香兰已开始困惑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她在自传《此生名为李香兰》中写道,有一次她受好友之邀去参加一个聚会,结果发现那是一场声讨日本侵略者的集会。领头者发问道:“日军捏造了伪满洲国,正从东北向这里逼近。假如日军越过北京城墙打进来了,大家都怎么办?”面对这个质问,李香兰的回答是:“我会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对她而言,日本是“祖国”,而中国则是“故国”,站在城墙上被任何一方打死或许是唯一合适的选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中国电影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怪胎——日本占领当局直接操纵与控制下的沦陷区电影。1937-1945年,看似一片空白的中国影视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1937,李香兰毕业于北平翊教女子中学。由于在电台所演唱的中国歌曲轰动一时,被“满映”(全称为“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又名“满洲电影股份公司”)发现。1938年6月,李香兰被聘为“满映”特邀演员。
1938年至1940年间,她相继拍摄了《蜜月快车》、《富贵春梦》等影片,这几部影片多为“满映”的国策片,政治上宣传“五族协和”,是为赤裸裸的宣传品。然而由于李香兰的天资聪慧及形象出众,这些影片很快在日本走红。和她同时代的明星周璇、白光、陈云裳一样,李香兰能歌能演,较之早她十年、只会演不会唱的影星胡蝶、阮玲玉来说更为多才多艺。
在《大陆三部曲》中,李香兰塑造的天真的、爱上日本男人的中国女孩形象,将日本国内对中国大陆的“中国梦”热潮掀至顶点,因为这正满足了日本观众对中国充满优越感的想象。
对于日本人来说,她是最理想的“中国”或者说“满洲国”女性代表——聪明美丽,形象健康,且受过良好的教育。
这些影片却理所当然地引起中国人的反感。而此时的李香兰,已经因为扮演“中国人”入戏太深而对自己的身份更为混淆。在《万世流芳》的记者会上,曾有年轻记者质问她作为中国人为何接拍辱华的《大陆三部曲》。李香兰沉默已久,回答:“那时候二十岁都不到,还不懂事,犯了错。我现在非常后悔,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原谅我。以后我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
这只是李香兰演艺事业中的小插曲。以1942年为界,之前的她在日本红过在中国,1942年之后她在中国亦成为当红明星。
1942年,李香兰离开“满映”来到上海。一部以林则徐禁烟为背景的《万世流芳》和当时的另一部影片《木兰从军》一起被解读为借古讽今的爱国题材影片,从而大红。作为战时唯一一个在侵略(日本)与被侵略(中国)的两国都受到欢迎的女星,李香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相比李香兰的电影成就,她的音乐更为人所记得——《渔家女》、《昭君怨》,以及鼎鼎大名的《夜来香》。
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版本。当时上海滩的歌星很多,受过专业美声训练的却很少。李香兰是上海滩第一个用混合花腔女高音和通俗歌曲的演唱方式来演绎时代歌曲的歌手。她的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歌属性。李香兰亦是一个用功的歌手,在与黎锦光、陈歌辛、姚敏等音乐家的合作中总是先和他们充分沟通,再进棚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