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在中国文联老干部合唱团、北京市合唱协会合唱团表演的《黄水谣》《游击队之歌》的歌声中,“到人民中去”京津冀百名艺术家志愿者赴抗战圣地服务采风大地行活动在卢沟桥前启动。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5月23日是第二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在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倡导和示范推动下,“到人民中去”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适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纪念日,各地举行“到人民中去”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是一次极好的文艺采风,也是难得的一次精神洗礼。艺术家,首先是社会中的普通人,尔后才是创作艺术中的“家”。艺术创作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生活,脚踩着大地,只有“到人民中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温润性情、铸造灵魂、温暖社会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段谆谆告诫,如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时代回响,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到人民中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应成为文艺工作者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创作行为的准则,并把这种追求和准则体现在平时的创作之中。
“到人民中去”,才能感受到人民的生活,捕捉到真切的情感,反应群众真实的心声。人民才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凡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无不饱含着对时代的追问、对人性的观察、对社会的观照、对历史的思考,植根人民、反映现实。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艺术家们“到人民中去”,创作出了《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名篇,就得益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人民而创作的理念,“到人民中去”,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从火热的生活中流淌出来创作的激情。
“到人民中去”,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回应时代新要求。现如今,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最受欢迎最容易凝聚人心的少动方式,文艺工作者理当用好这一新形式, 传播正能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说。中国文联开展的“到人民中去——中国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服务采风活动”,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新的内容,新的主题。比如,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进行采风,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衷共济,奋发图强。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基层群众,与人民群众在共享文艺带来的快乐,共同营造社会文明氛围,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到人民中去”,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素养。德艺双馨是优秀艺术家的根本标准。“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因此,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应自觉把献身祖国、服务人民、培养艺德、创新艺术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坚持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从祖国大地和人民群众生活当中获取不竭的创作源泉,把所有的心血和情感都倾注给祖国和人民,要脚踩大地“到人民中去”,与人民一起呼吸艺术的芬芳,聆听艺术的美妙,感知艺术的魅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构筑好精神家园,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贡献文化的独特力量!(久久泰平)(5月24日光明日报)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