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乐理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 专家教授共忆《长城谣》

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 专家教授共忆《长城谣》

分享到 |
日期:2015-7-2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徐老师  浏览次数:

  今年是《长城谣》、《保卫大上海》等著名抗战歌曲作者刘雪庵诞辰110周年。110年前,这位20世纪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重庆铜梁出生。

  为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深入研究探讨刘雪庵音乐作品,弘扬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爱国求真的精神,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铜梁区委宣传部、铜梁区安居古城景区管委会联合重庆市文联、重庆音乐家协会于7月22日在铜梁区举办了暨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音乐作品研讨会暨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全球征集发布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言。李岩、蒲波、丁汝燕等多名国内专家在研讨会上进行发言。刘雪庵的儿子刘学达、刘学信,儿媳赵桂荣、王桂玲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研讨会。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研究刘雪庵的专家们积极发言。很多专家,都被刘雪庵的艺术精神和人生经历所感动。铜梁区作协主席李明忠是刘雪庵作品研究专家,耗时多年写就了《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声乐教研室主任丁汝燕是歌剧《流亡曲》导演,而歌剧《流亡曲》便是根据刘雪庵尘封77年歌曲《流亡三部曲》加工改编而成。

  嘉宾发言

  刘雪庵之子 家父自己出钱办《战歌》期刊发表抗战歌曲

  刘雪庵的大儿子刘学达说,目前,他们已收集了父亲从1931年——1945年创作的100多首抗战歌曲。在这些歌曲中,除了《长城谣》外,最为激动人心的还有《流亡三部曲》之二《流亡》、之三《战场(上前线)》,这两首歌情感炽热、旋律高昂,在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中影响极大。

  《流亡三部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刘学达介绍,当时父亲在上海自费出版《战歌》周刊,一位朋友送了一张油印的《松花江上》歌谱给他,说这是学生中最流行的曲子,希望能在《战歌》上发表出来介绍到全国给大家唱。“家父把歌谱带回来一看,觉得词曲的句子尚无太大问题,只是太哀感消沉了,想思考后再处理。”

  上海沦陷两周以后,刘雪庵决心到内地去,与江陵同时搭上了开往香港的绥阳轮,两人由作曲谈到《松花江上》流行之利弊,于是触动了江先生灵感,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在船上完成了流亡三部曲的第二部《流亡》。后来,在武汉又完成了第三部《战场》。将《离家(松花江上)》、《流亡》、《战场(上前线)》合并成《流亡三部曲》,当即指导并教授学生排练,在中国戏剧界支援各地抗敌军联合大公演时首次演出,接着又在《战歌》上发表。从此,《流亡三部曲》传遍全国各地,成为当时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听说那一期的《战歌》印了1万份。”刘学达说。

  刘雪庵的二儿子刘学信介绍,当年父亲创办的《战歌》期刊总共发行了18期,每份只卖2分钱。为了研究父亲,他们五兄妹曾经全国各地寻找留存下来的《战歌》并将内容整理出来,“重庆图书馆也有收藏《战歌》。”

  丁汝燕 重新将刘雪庵的歌剧《流亡曲》搬上舞台

  “重庆铜梁,是我向往和景仰的地方。110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刘雪庵。”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丁汝燕说,铜梁这个地方在她心里非常神圣。

  今年1月27日,她得到了刘雪庵曾经写过的歌剧《流亡曲》。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正圆和孙名蕾来到她的琴房,捧出一本字迹模糊的歌剧《流亡曲》复印本。

  “我先是一阵兴奋,但后来又感到疑惑:我曾教过多年的中国民族声乐史和中国歌剧的赏析与实践,我印象中并没有《流亡曲》这部歌剧。”丁汝燕说,此剧究竟有何来历,有什么背景?这引起了她的好奇。据李正圆介绍,最初江凌先生的外甥李更生在搜集整理舅舅的资料时了解到:重庆图书馆里有一本1938年由生活书店出版的《流亡曲》剧本。经过协商后,重庆图书馆给他寄来了复印件。李更生将剧本交给了他的亲戚李正圆。李正圆和孙名蕾便把剧本给了丁汝燕。

  丁汝燕说,歌剧《流亡曲》是根据当时影响巨大的《流亡三部曲》扩充改编的,由江陵、刘雪庵及叶琼共同创作,他们把抗战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编到歌剧里,以期引导民众走向抗战之路,“我决心把这部歌剧重新搬上舞台。”

  为了排演好这部歌剧,她查阅了大量的刘雪庵生平资料,还走访了很多抗战老兵。今年5月31日晚上,由丁汝燕重新导演的歌剧《流亡曲》在山东师范大学首演。

  李岩“庄谐并重”是刘雪庵音乐作品的特点

  “纪念刘雪庵的意义,除了他作为一位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外,更应该看到他的作品中反映出的各种情怀。”刘雪庵作品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认为刘雪庵多样题材、体裁的音乐创作,是有着多种情怀的。

  “他既有家国之恨、之爱,更有宽广的国际主义情怀;既有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抗敌情状,更不乏涓涓细语、莺啼鸟鸣的清丽意趣,更还有流连婉转、爱如潮涌的家国恋情。所以他的爱表现出大爱、挚爱、深爱,而这也是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李岩说,在日本侵华的那段特定历史时间里,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每天都在上演,人们的情感更加复杂多样,艺术的创作自然不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创作手段,因此我们才能在刘雪庵的作品中既发现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又有抚慰国人巨创心灵的清丽之音,“庄谐并重正是刘雪庵音乐作品的特点。”

  张永安 战争促成了音乐风格的转型

  刘雪庵先生曾经创作过500多个音乐作品,但是在重庆,甚至铜梁——他的家乡,也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位世界级的伟大音乐家。

  重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永安说,刘雪庵的早期音乐作品以抒情和拥有浓郁生活气息为主调,比如《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等,艺术韵味浓郁,很好地反映了抗战以前人们温文尔雅的人文情怀。另一类音乐作品如《采莲瑶》、《早行乐》等则借鉴古乐府风格,婉转动听,在民间广为流传。

  “‘九·一八’事变惊破了刘雪庵悠悠扬扬的抒情乐曲,他不再歌吟风月,代之而起的是铁与血的呐喊。”张永安说,刘雪庵先后创作的《出发》、《前进》等歌曲,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抗战号召。《我是军人》等歌曲,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军人英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战歌。

  “不过,在抗战歌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还是他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这三部歌曲可称当时的扛鼎之作。”张永安说,而今被大家广为传唱的《何日君再来》事实上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爱、团圆、和平的向往。

  李明忠:听刘雪庵的故事不禁有想记录的冲动

  为何要写刘雪庵?李明忠说,知道刘雪庵是在1992年,主编乡土教材《龙乡铜梁》时,后来,到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查阅资料,碰到1943年就读于璧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学生,“他们听说我在收集刘雪庵的资料,都握住我的手,激动得泪流满面。”

  “创作冲动的产生在纪念刘雪庵诞辰100周年的活动现场。”李明忠回忆,当北京图书馆音乐厅大幕开启,中国少年合唱团演唱《长城谣》的时候,他的耳边突然出现异响,环视身旁,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耸着肩膀在哭,却又咬着嘴唇,拼命忍着不哭出声来。第二天,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刘雪庵作品研讨会现场,李明忠又看见一群风烛残年的老者,眼泪汪汪,吟诵着怀念刘雪庵的诗文。“在那个会场,聆听学者发言,我的心中有一股激情在冲动,在喷发,在燃烧,我被深深感动了。”

  在写作中,李明忠反复的收听刘雪庵的音乐作品,“我听出了刘雪庵音乐中诗的灵动,画的美感和情的韵律。”写作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李明忠得出了专家学者们没有发现的新结论:《何日君再来》是刘雪庵和学妹孙德志初恋的墓志铭,从根本上否定了黄色歌曲和汉奸歌曲的观点。李明忠推翻了《长城谣》是电影《关山万里》插曲的说法。

  蒲波刘雪庵是用心灵在塑造作品

  “刘雪庵先生是一位嫉恶如仇、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的进步知识分子,令人尊敬。”《中国艺术报》副刊部蒲波说,著名主持人杨澜和曹可凡曾对他的《长城谣》做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也顿感苍凉悲壮。

  蒲波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刘雪庵的名字和作品频繁出现于各种纪念活动之中。回顾历史,他的一生好似漂泊的落花,但他积淀的生命体验,却从未背弃过生命,背弃过艺术,他的心灵塑造了音乐,而他的人生又被音乐塑造着。

  刘雪庵先生的作品,对现代文艺具有很多启示。蒲波认为,他深厚的传统音乐根基,对于融合中西方音乐技巧起到重要作用。他学习广泛,师从名师,曾学过文学、书画、钢琴、琵琶、古典诗词、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作曲家,但作词也受到瞩目。如今,在作曲和作词上均表现优秀的作曲家很少。他打通了文学与艺术,艺术与人生界限,成了音乐大师能够弥补缺陷的根基。

  李元胜 《何日君再来》是单纯的艺术品

  “刘雪庵创作音乐作品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我眼里它的作品都是一个音乐人单纯的艺术品。”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刘雪庵的音乐都在表达一个民族声音,《长城谣》比《何日君再来》更具有代表性,它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胡馨月 纪念是为了传承爱国求真的音乐创作精神

  “纪念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和怀念,更重要的是鼓舞和激励我们循着大师的足迹,传承刘雪庵先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求真的音乐创作精神。”重庆音乐广播副总编辑胡馨月说,刘雪庵先生天纵才华,音乐作品从中国古典到西洋现代,作曲填词演奏都达到了非常高深的造诣,成为20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大师,在抗战期间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其代表作《长城谣》旋律平和自然,正像我们民族宽厚仁爱又刚强勇敢的个性,歌曲传唱至今历久弥新,这就是纯粹的有情怀的有力量的音乐。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 音乐理论基础教程视频课程

  • 和声学视频课程

  • 西方音乐通史视频课程

  • 第二版曲式分析基础教程视频课程

相关内容

  • 儿童戏剧节迎来说中文的“不莱梅的音乐家” 2015-7-24
  • 中国音协2015暑假音乐考级河南考区今开考2015-7-23
  • 第六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新疆钢琴选拔赛开幕2015-7-23
  • 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少儿艺术节在乌鲁木齐开幕2015-7-23
  • 上海大剧院:巴黎歌剧院明星阵容开演“法式芭蕾”2015-7-23
  • 《喜羊羊与灰太狼》推出舞台剧 2015-7-23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