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落幕 首届“音乐剧学院奖”颁发
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承办的“第三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顺利落下帷幕。本届音乐剧节先后为观众呈现了《国王在姆咪谷》《时间森林》《神犬小七》《大红灯笼》《元培校长》《昆仑神话》《福尔摩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小狮子奇遇记》《梦圆曹妃甸》《驯悍记》等10支精品剧目的30余场演出,期间,“第三届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研讨会”顺利举办,首届“音乐剧学院奖”颁发。
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艾美奖得主王宗贤:
音乐剧在中国会有非常快的进步,就像电影一样
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暨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随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本届音乐剧节研讨会邀请了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艾美奖得主王宗贤,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创建者、终身教授约翰•吉尔伯特,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王祖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主题演讲,中外专家就音乐剧本土化教育、创作、制作与传播等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各抒己见。
约翰·吉尔伯特谱写过众多音乐剧、舞剧、歌剧作品,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音乐与表演艺术课程拓展到网络的先驱,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创作过大量的多媒体音乐剧。他说,“虽然我已经满80岁了,但是我觉得我的心还很年轻,我有很多新的点子,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和大家分享。”
他在博士阶段就研究多媒体技术对音乐剧创作的影响,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部关注多媒体运用的歌剧,这部歌剧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轰动,也正是这部歌剧使他进入纽约大学任教。在讲座过程中,他并没有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有时会到观众席中间去,甚至可能到走到最后一排看着大家的背影。“这是因为在音乐剧的创作中,位置和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而互动性是当代音乐剧最重要的一个特色。现代科技延伸了人的声音可以延伸的范围,使我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被听到,现代科技同时也拓展了人的视界,创造出更多的视觉效果。”他说。
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王宗贤2011年获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其作曲风格多样,所涉及的配乐领域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曾为《红番区》《神话》《无人区》《心花路放》等近百部影视作品创作配乐,与斯皮尔伯格、唐季礼、李安、宁浩等导演密切合作。作为音乐剧作曲家,曾7次获得美国Dramalogue最佳音乐和音效奖,代表音乐剧作品《伊梅达尔》《肉桂女孩》《加州爵士俱乐部》,可谓是百老汇、好莱坞及亚洲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
对于电影配乐,他的看法是,“当你为电影配乐的时候,你要时刻记得它是导演的作品,而不是你的,在为电影配乐的时候需要和画面进行配合。作为一个作曲家你会希望把每一段音乐都安排的很有趣,很精彩;而导演会希望对白能够被听清楚,故事能被很好地叙述。因此对音乐音效的设计需要作曲家和导演反复的讨论和磨合。”在讲座过程中,王宗贤先生还现场演绎了由他作曲的北大原创音乐剧《元培校长》中的音乐片段,收获在场嘉宾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他认为,“音乐剧在中国会有非常快的进步,就像电影一样。尤其是在我看到中国这些年轻的音乐剧演员的时候。”
国内首个“音乐剧学院奖”颁发
《大红灯笼》选段《我是谁》摘得金奖
活动期间,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支持的首届“音乐剧学院奖”也在筹备三年之后拉开了帷幕。设立“音乐剧学院奖”旨在建立由高校引领的具有独特学院派气质的审美范式,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展示,培养中国音乐剧人才,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学院奖”的首次举办,为热爱和想要投身于音乐剧事业的青年群体进行音乐剧创作,用音乐剧的形式展示自我、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平台,填补了国内之前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首届音乐剧学院奖自启动以来,先后收到来自各地19所高校及社会各界音乐剧人士的100个团队及个人的踊跃报名,其中包括来自韩国、印度、以色列、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及地区的选手。经过视频初选后,50个报名团队及个人进入决赛,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的舞台上各展其艺,皆表现出了不俗的艺术水平与艺术风格。一大批优秀音乐剧青年人才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令在场的专家评委及观众感到欣慰。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大赛评选出金奖一名,银奖三名,元培奖四名,最佳风采奖两名,优秀奖12名。
由郑棋元、喻越越带来的原创音乐剧《大红灯笼》选段《我是谁》摘得金奖,评委们评价喻越越、郑棋元对《大红灯笼》片段的演唱与表演均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呈现了优秀的职业演员的艺术能力。
10支精品剧目的30余场演出
《驯悍记》《福尔摩斯》《元培校长》等亮相京城
除了北京大学国际音乐剧研讨会和“音乐剧学院奖”的举办,各展演剧目也是本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音乐剧节的展演剧目中,儿童剧占据了很大比重。今年中国儿艺带来了两部非常优秀的儿童剧,分别是《时间森林》和《国王在姆咪谷》。这几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都有中国儿艺带来的作品。《时间森林》用一场奇妙、魔幻的冒险之旅带领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去探寻时间和生命的意义,《国王与姆咪谷》是中芬演艺团队合作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对2015年中芬建交65周年的献礼。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独家原创开发制作的《神犬小七》和华夏乐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小狮子奇遇记》,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富有童真、童趣的艺术形式呈现了童话故事,不仅用欢笑解读现实,令人易于接受,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关照现实,让观众从中汲取宝贵的正能量,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儿童剧正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实现教育的突破。这也是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主办方近年来无比重视儿童剧的原因之一,期望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能将优秀的儿童剧作品推给更广泛的受众。
原创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也于本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在期盼中登场,并完成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修改,将这部剧从大剧场改做了厅堂版登场。缩小编制,是为了为巡演降低成本,促进戏剧对艺术传播的带动作用,实现自己造血循环。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代表剧目,《大红灯笼》体现了中国音乐和戏剧风格的高度融合,该剧运用现代视角,通过对道德意识和冲突的描写,细腻刻划出人物面临的矛盾和两难境地,将西方艺术的“符号化”、“主导动机”等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美学中“虚实结合”、“留白”的创作手法相结合,从剧本出发,充分扩展文字背后的想象空间。
同样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还有“昆仑文化第一剧”《昆仑神话》,它以昆仑神话中的众多故事人物为背景,讲述了一部现代爱情故事。专家认为,该剧多种风格的动听音乐、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让人们在爱情故事中领略到中华上古文明的大爱与智慧。唐山市原创本土音乐剧《梦圆曹妃甸》也讲述了神话与现实交融的故事,该剧由“梦”而起,随“梦”出发,沿一实一虚、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推进。随着剧情层层展开,主人公离奇的梦幻逐渐得以谜解,同时亦将曹妃甸历史传奇人物——曹妃的故事,以及唐山抗震精神,重重加以灯塔的元素,呈现给观众。
除了以上三部具有浓郁中华文化韵味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本届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还为大家带来了从国外引进的经典剧目——《驯悍记》和《福尔摩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驯悍记》和《福尔摩斯》分别是威廉·莎士比亚和阿瑟·柯南道尔的著名作品。本次音乐剧节中,两支剧目都采用英国TNT剧团和书院剧团原班人马,以纯正的英伦风格诠释了永恒经典。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