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少儿音乐精品(合唱)专场,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闪亮登场。来自爱菊小学畅想合唱团、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合唱团、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小百灵合唱团、浦东新区学生艺术团、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新蕾合唱团等9支在全市享有盛誉的少儿合唱团陆续登台,生动活泼地演绎了悠扬曼妙的《风铃》、有着浓厚苏浙韵味的《江南雨巷》、气势磅礴的《Let it go》、感人至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等耳熟能详,并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曲目,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阵阵热烈掌声。
记者了解到,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上海音乐舞蹈文化的标志。其中,少儿音乐精品(合唱)专场,是上海市少年儿童合唱团展示、交流的活动平台。据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今年的少儿音乐精品(合唱)专场由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代表了上海市各区县少儿合唱团的最高水平。
以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新蕾合唱团表演的两支曲目《黄鹤楼》与《花季》为例,就是邀请知名作曲家为合唱团度身创作的新作品。《黄鹤楼》根据古诗改编创作,以箫和古筝配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艺术感染力;《花季》则是根据一个15岁少年的心声谱曲的原创歌曲,穿插RAP的说唱形式,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维特之烦恼,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校园生活。“尽管今天参赛的大部分合唱团都曾获得过全国乃至全球的各大奖项,但能走进上海这座地标性建筑上海大剧院表演,相信一定能给各位师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张健表示。
当天的评委席中也是大牌云集,各位评委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于艺术教育的深层次看法。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曲家、指挥家王铁龙就表示,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促进全方位素养的延展。“雨果就曾把数学、文学和音乐形容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王铁龙表示。
当天的另一位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王海灵则建议,要进一步改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模式,以及教材内容。“在内容上,音乐教材需要更好地与时代相衔接,同时做好不同年级间的延续性,帮助学生坚实地打下音乐基础,例如认识乐谱就非常重要;在课堂模式上,则要大量提升唱的比例,最起码要达到一节课的一半时间以上,而不仅仅是教师不断地讲解和欣赏。”在王海灵看来,音乐是一门实践课程,必须通过让学生唱起来,才能更好地沉浸在艺术的熏陶之中。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