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英国音乐家怎么给孩子上钢琴启蒙课

英国音乐家怎么给孩子上钢琴启蒙课

分享到 |
日期:2017-4-7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热老师  浏览次数:

英国音乐家怎么给孩子上钢琴启蒙课


   跟上个年代琴童家长期望孩子“一技傍身”的期待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学钢琴,是希望孩子懂点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多数培养“琴童”的机构,仍然沿袭着不变的思路,从指法和乐谱开始,一遍遍与孩子“死磕”。

  “我对中国琴童的‘惨状’也略有耳闻,我觉得那种是机械化的,非常没意义。向小孩子介绍钢琴,我最看重的是人和琴的连结。有时候小朋友过来,我会一边煮茶一边旁观他们自由发挥,但有时茶都还没泡好,学生已经自己坐上琴凳,很享受地和钢琴开始交流了。”Will Pickvance说。这位来自英国的爵士钢琴演奏家并非学院派出身,却从大学开始,便受邀参加世界各地的艺术节巡演。

  他擅长即兴创造,改变音乐节奏,让巴赫赋格曲、贝多芬奏鸣曲和勃拉姆斯间奏曲等伟大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每次演出,都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来到上海,Will受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邀请,带来了一部给钢琴零基础孩子的音乐剧,同时也是一堂脑洞大开的钢琴启蒙课——《钢琴解剖课》。

  在舞台上,Will的《钢琴解剖课》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一心想成为宇航员的小男孩,在圣诞节前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收到一艘宇宙飞船,但当他拆开包裹严密的超大礼物包,却发现里面只有一架黑色钢琴。

  Will化身小男孩,讲述小男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琴盖,看钢琴内部的琴弦如何跟随琴键,发生一场“混乱的”律动。当孩子看见声音是如何发出的时候,他的好奇就会被激发,想要自己尝试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这也让孩子在之后有更多的动力去钻研钢琴的技艺。

  小孩子的宇航梦,实际上是对自由的向往,而音乐,一旦从不知所以然的重复练习中解放出来,就会传递给孩子同样的自由的力量。

  “如果用一两个简单的词来概括您最想传递给孩子的、关于音乐的观念,您觉得是什么?”

  “自由和个性化。”Will这样回答我。


  以下是对Will Pickvance的采访实录:

    W=Will Pickvance B=外滩教育

  B:在《钢琴解剖课》这部剧中,你一边给我们说着故事、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在演戏。感觉你又是一名演员又是一名脱口秀主持人,超酷,怎么想到的?

  W:因为我弹琴和所有人一样会紧张,所以我喜欢一边和大家聊聊天一边演奏,这样比较轻松嘛。结果没想到,大家居然都很喜欢听我这么表演!刚好我从小到大,家里的传统就是特别重视故事和诗歌。所以我就渐渐地把闲聊的内容进化成一个层层推进的奇幻故事,慢慢地就变成了《钢琴解剖课》。现在我的音乐、我的讲述已经成为了二重奏了,彼此再也分不开了。

  B:什么时候开始想到要在台上把钢琴给当场拆了?为什么会想到叫“解剖课”?

  W:我特别喜欢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演奏音乐。比如有一天,我就在一家很古老的兽医学校里表演,弹着弹着我就忽然想到了“钢琴解剖课” 。如果我们把钢琴在所有的学生面前给解剖了,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想这将会颠覆钢琴和钢琴家之间的关系吧,很好奇。

  B:你小时候真的拆过钢琴吗?

  W:真的拆过,还不止一次。但小时候这件事情阻力重重,主要是因为我爸爸不喜欢家里乱糟糟的样子。显然,解剖钢琴和科学实验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对于一个9岁的男孩来说,简直是超酷炫的探索啊。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结构和零部件要被藏在一个大木箱子里。而且,我觉得把钢琴的盖板拿掉之后我和钢琴的连结更紧密了。

  那音色、那些动起来的结构,简直是一派混乱的无政府主义运动。

  有一次,我决定要把这种解剖深入地进行下去,把更多地方的螺丝拧下来,把它的内部和它的外框完全分离开。拆完了之后,我突然发现我装不回去了。

  我真的紧张了好一会儿。但是,相信我。如果当你发现你爸爸妈妈1小时之内肯定会回来,而家里还散落着满地的钢琴碎片,我保证你会以一种天才的速度自学成才钢琴组装的。

  B:在《钢琴解剖课》这部剧里面,小男孩梦想着要做宇航员,写信给圣诞老人求火箭,可圣诞老人却送给他一架钢琴……这个开头非常奇幻,是怎么想到的?

  W:《钢琴解剖课》的故事,确实是我自己的故事。没错我小的时候是想做宇航员,我现在还是想啊。但《钢琴解剖课》也不仅仅是在讲我自己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在讲钢琴的进化史。

  B:难怪,你不仅在《钢琴解剖课》中介绍了巴赫和贝多芬两位著名的古典乐大师,还介绍了爵士音乐家胖子沃勒。是因为你自己特别喜欢他吧?你更喜欢古典乐还是爵士乐呢?

  W:我小的时候对爵士乐相当痴迷。那时候我不太喜欢刻板地练琴(和很多学琴的孩子一样一样的),我感觉我弹爵士乐就可以逃过正经古典乐的练习了。贝多芬和巴赫在我年少时代的心中,地位没有爵士音乐人高。

  但随着我渐渐长大,我越来越无法抵挡住古典乐的神奇魅力,我和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现在是非常非常喜欢古典乐了。

  B:你总是在全世界各地演出,一直在路上。这种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观众们的反应如何?

  W:我是一个长期在路上的钢琴家,所以每到一处,遇见一架新的钢琴,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相亲一样。它们的大小、形状、音色各不相同。有些钢琴很好相处,有些则不是。有一次在演出结束之后,我鼓励小朋友们到台上来,我们搞一个即兴演奏的环节。

  当钢琴被孩子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那场面可真是激动人心。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看到钢琴的内部结构,都惊呆了。

  每一次我演出之后,还会有很多成年的观众会告诉我,他们在这场演出中无数次地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会说“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放弃就好了呀”。还有人说他们想重新再把钢琴捡起来了。

  B:那你小时候有想过放弃钢琴吗?

  W:我没有放弃过。我4岁开始学钢琴。虽然那个时候我只是觉得在琴凳下面玩躲猫猫比较好玩。直到7岁,我才真的开始想弹琴。我父母从来没有逼迫我。我父亲听到我开始弹琴了总是很高兴,有的时候他还会建议我两个手交叉来弹或者是倒过来弹。总之我从没把弹钢琴当成练习,我就是喜欢弹钢琴。

  B:你的父母亲是音乐家吗?对你学音乐要求严格吗?

  W:我家有5个孩子,所以母亲不工作在家照顾我们。

  我妈妈会弹琴也会小提琴,我奶奶也弹琴。从小奶奶就会经常弹琴给我听。我看到奶奶的手指一直在灵动地弹琴,我就有样学样。后来发现自己比奶奶弹得还快,就非常有成就感。

  我很享受看的那个过程,家庭其实给了我一种言传身教的氛围。

  在学琴上面他们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不过我爸爸其实有点像中国家长,每次学一个新曲子,爸爸就希望我表演给他看,问我学得怎么样,练得怎么样,也会说弹得不对啊再来一遍什么的。

  但父母最关注的培养其实是让我做一个医生。

  B:听说你是从医学院毕业的。为什么不选音乐专业?

  W:我父亲帮我选的专业。当时我也没有很叛逆,他们填好志愿我就去学了。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弹钢琴,弹着弹着就走上了音乐道路。

  关于选专业,我觉得是看情况的,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让他自己决定。现在父母帮孩子选专业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部分英国家长会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专业,也会做很多职业规划。现在的孩子也会对未来更严肃对待,会替自己做主。

  不过我虽然听从了他的意见获得了学位,却始终不愿意放弃音乐。只要有任何演出的机会我就会全力以赴。我在大学的时候收到邀请前往爱丁堡艺术节表演,我感觉太开心了。

  我越来越确信我是真的想走这条路。

  B:大学时受邀去爱丁堡艺术节表演,您当时表演的是什么节目?

  W:奥斯卡·王尔德的《不可儿戏》(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这是一个19世纪后期的剧,但这里面好像也和音乐没什么关系,也没有音乐家的角色。但我也想表演,我就上去弹琴,后来硬被改成了音乐剧。

  B:没有去念音乐专业遗憾吗?

  W:我不算是一个学院派,在成为职业钢琴家的路上基本是靠自己摸索的。曾经我也羡慕名校光环,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拘泥于规则、技巧,变得非常教条。

  音乐的激情、感情、愉悦都已经被撕扯开。在这样的学习框架下,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变成了流水线传送带上的产品。

  现如今我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要是我当年没有放弃音乐就好了”。可是事实上,他们肯定会放弃的,因为他们太痛恨音乐了。

  B:“自己摸索”和“从学院而出”的两种路径,您觉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学院派一般会拘泥的规则大致有哪些?打破这些“规则”框架的学习方法,释放一个音乐者的创造力,您觉得最大的意义在哪里?在未来社会,音乐的意义是什么?

  W:可能你问我这个问题是感觉我是非学院派出身,会看不上学院派?也不是,实际上我觉得这两者都有好处,而且这两种风格也不是完全割裂的。

  我也有很崇拜的学院派严谨派的音乐家,比如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他也是很规范的学院派。他是音乐家,但首先他也是一个人,人性化的东西他也会表现出来,也有他自己的空间。所以我其实更赞成这样的方式。

  有些人喜欢读,喜欢跟着理论学,但有些人喜欢玩喜欢尝试,喜欢拆钢琴,我可能是后者。

  我觉得我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自由,音乐就是一种声音,没有弹错或者弹对,任何音符都能构成音乐。我很享受一切音乐,爵士、古典音乐我都会练,这样我就可以让我的听众听到更好的音乐。我喜欢舞台,我不喜欢录音,因为没有人来听,来交流。

  我午餐时间在一个教堂里弹钢琴,弹了3年,每天2小时,我最喜欢的感觉就是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地上台,就看大家有什么样的反馈,然后我表演什么。

  B:你怎么看音乐考级呢?

  W:考试和考级,其实都是出于一种好的目的,只不过被很多人误用了,导致现在人人都觉得压力好大呀。

  考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琴的人去衡量自己的进步,确立下一步的目标,获得成就感,这些都是好事。但如果把考级当成了学琴和练琴的唯一目标,就太可怕了。

  孩子们考完一个考试就忙着考下一个考试,忽视了钢琴很好玩的地方。考级和考试仅仅是测试了在一个范围内的技巧而已。你对钢琴和音乐浓烈的情感、突出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都不会在考级中得到嘉奖。

  换句话说,你欣赏你自己的演奏,并不会让你通过考试。

  B:换句话说,你不反对音乐考级和钢琴比赛咯?

  W:我成长的那个年代,英国家长的育儿的风潮似乎有变化。很多父母都很害怕做一个虎爸虎妈,所以不逼迫孩子做任何事情,而且要求老师在上课要完全以乐趣为主导。

  这样做的坏处是,老师很难帮到学生真正地进步。如果在上课的时候永远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要练习什么要学习什么,那么老师就没有办法给到一个好的引导。

  B:你有时也教孩子钢琴,你的教学理念是怎样的?

  W:学钢琴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应用技巧的过程,可惜,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不断操练的过程。这个年代的音乐教学不是需要更多的自由(Freedom),而是需要更多的激发(Inspiration)。我常常看到有家长为了让孩子练习某支曲子,用玩具来奖励他们,这令我非常吃惊!

  对我来说,花时间练琴最大的奖励应该就是——可以弹钢琴!因为可以弹钢琴,整个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的世界,就向你打开了!

  B:如果要给小琴童们一个建议你会怎么说?

  W:我真心希望小朋友可以至少学会一首保留曲目。有自己的保留曲目很重要!这首曲子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可以是钢琴书上的曲子,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曲子,更可以是别的地方听来的。你们需要做的是,把它练好、记牢,确保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手拈来从头到尾完美地演奏出来。相信我,这是一件很棒很值得做的事情。

  B:有没有什么推荐他们去看/听的?

  W:我推荐他们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尤其是里面有一集Cat Concerto(猫的协奏曲)。猫咪汤姆想要上台表演李斯特的《匈牙利舞曲》,这是一首颇有难度的钢琴曲。而小老鼠杰瑞则躲在钢琴里拼命捣乱,一如往常那样。直到谢幕时汤姆猫已经精疲力竭,小老鼠则乐颠颠地出来鞠躬致意。很棒的一个动画片。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欣赏一些能够喂饱他们想象力的表演。

  另外,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他录制过所有贝多芬奏鸣曲的专辑。你如果上YouTube去看视频,当他吃力地演奏这些史诗般的作品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鼻子上的汗珠一滴滴落下来。我小时候还没有YouTube,所以当你偶然间看到演奏的视频资料时会特别兴奋。YouTube非常好用,因为你可以在上面找到贝多芬、胖子沃勒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资源,在上面可以逛一整天。

  B:来详细讲讲你在专业音乐领域发展的经历吧!

  W:我总是想学习没想过放弃,但确实常常有挫折。好像我7岁那年因为无法流畅地弹奏一首曲子带来的那种挫折感,直到今天还常常发生,但现在我已经变得耐心多了。我总是很慢很小心地去弹奏一支新曲子。

  我自认为在17岁以前我都是在坚持学习古典乐,但我的老师可能会告诉你我老早就开始不务正业了。因为我总是很自然而然地想要添加一些音符,常常选择不读谱而是把自己耳朵听到的音乐弹出来。

  我忍不住即兴创作、这里添加一些装饰音,那里改变一点演奏的节奏,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我成为了一个爵士钢琴家。

  当然了,我是一个在英国小村子长大的爵士钢琴家,直到我来到伦敦之后我才搞明白真正的爵士钢琴家是什么样的。伦敦的爵士钢琴家其实非常严谨,他们热爱练习音阶,慎重思考和弦构成的理论。我则纯粹是喜欢弹着玩。

  我觉得我格格不入。我明明是从古典乐演奏的领域跑出来当爵士钢琴家的,却居然也无法融入那些学院派的爵士钢琴家。作为一名职业音乐家,我必须要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音乐特质。

  最终,我发现把音乐演奏和剧场、戏剧结合在一起是最适合我的风格。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打开脑洞,并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因为你根本也不能被归类到某个盒子里安放。

  B:你最崇拜谁呢?

  W:我崇拜很多人,音乐、艺术、文学、科学领域的人都有。如果非得让我选1个,我选贝多芬。音乐上,贝多芬总是能打动我。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支电力公司广告,我问爸爸,“那个音乐是什么?”爸爸说:“是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好像电力一般。”他说得一点没错。除了贝多芬以外,还有谁的音乐有这种力量呢?

  我小的时候喜欢他的奏鸣曲,感觉弹奏它就像是听一个小故事,等长大了之后,我感觉到他的音乐,尤其是他晚期的音乐,比他早期的作品更深、更激进、更充满感情。

  另外,贝多芬不仅是一个伟人,他是一个天才。天才总是自带坏脾气的。其实这也不怪他,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生活在耳聋的痛苦中。他是那么出类拔萃举世无双,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几百年。我常常想,如果我能有幸认识他就好了,我完全不介意他的坏脾气。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视频课程

  •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视频课程

  • 约翰汤普森简易、现代钢琴系列视频课程

  •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视频课程

  •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视频课程

  • 陈一新流行钢琴曲集视频课程

  • 钢琴天天练练视频课程

  • 钢琴基础教程视频视频课程

相关内容

  • 江苏:“中国原创歌剧”创作的实践与思考2017-3-28
  • 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及创作思路的感触和理解2017-3-28
  • 别着急送孩子学乐器 接受音乐教育的路很多2017-3-15
  • “一路征程一路歌”长征歌曲中的战斗力量2017-3-7
  • 民族音乐的传承要坚守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2017-3-7
  • 新加坡现阶段学院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考察2017-3-6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