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黎族民间乐器大王”黄照安 黎族器乐薪火相传

“黎族民间乐器大王”黄照安 黎族器乐薪火相传

分享到 |
日期:2018-11-29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热老师  浏览次数:

“黎族民间乐器大王”黄照安 黎族器乐薪火相传


blob.png

黄照安吹自创的黎族乐器“篓”。


  从竹木器乐到情歌民谣,从幽然独奏到共鸣交响,从深山幽谷到广阔人间……让独具特色的海南黎族音乐活水有源,并能大江奔流,是许多人的梦想。

  黄照安是其中的重要一位。

  海南日报记者到来时,年近花甲的黄照安摊开一张收藏多年的《海南日报》。那是《海南日报》2007年一期“海之南”副刊版面,整版报道了身兼黎族乐器的收藏者、制作者、传承者和演奏者黄照安的故事,展现以媒体力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决心。报道次年,即2008年,专门挖掘报道海南地方文化的海南日报副刊《海南周刊》创刊,作为海南黎族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黄照安被《海南周刊》报道次数不少。巧合的是,这一年,黄照安成为黎族竹林器乐的县级“非遗”传承人。而《海南周刊》创刊10周年的今年,黄照安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此次接受《海南周刊》再访,被人称为“扛着黎族乐器半壁江山”的黄照安表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让海南‘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让黎族音乐传承下去。”

  梦想不熄: 让黎族器乐焕发生命力

  用鼻息吹奏的鼻箫,大竹管套小竹管制成的口拜,四五根木条组成的叮咚……

  从竹木间振颤而出的气流,如魔幻般化而成乐,或幽咽绵延,似柔情低诉;或婉转清越,如田园牧歌;或深沉厚重,犹祭祀庄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传统竹木器乐传习所和自己的家,59岁的黄照安为记者一一展示他琳琅满目的“宝贝”。他是它们的制作者,也是它们的演绎者。

  黎族有句俗语:歌声不停,笛音不止。这句俗语反映了黎族的民间乐器与民歌一样历史悠久。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其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很小就跟黎族器乐结缘了。”生长在保亭什玲镇什磨村的黄照安,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从小就痴迷黎族竹木器乐。祖父悠长的牛角号,父亲演奏的婚嫁喜乐,青年男女以乐器传情,都让他感受到黎族习俗的美好。除吹奏外,从10岁开始,黄照安就跟祖父和父亲学做口弓、鼻箫、哩咧等乐器,很快就成为一个能手,制作售卖给需要以此求偶的青年。

  1980年代,进入保亭县歌舞团的黄照安发现,黎族竹木乐器虽有特色,却因自身局限,难以以多乐器合奏成交响乐走向舞台,不利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自此,他便埋下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黎族器乐焕发生命力。

  他开始深入保亭、五指山和陵水等市县的黎族村寨,搜集、挖掘各种黎族传统乐器。同时,发现黎族传统乐器存在音阶少、音域窄、音量小等局限,开始潜心改良它们及创造新乐器。他给传统哩咧加了共鸣腔,使之更响亮,也更好看;发明了篓、六孔鼻箫等,使之可参与大型器乐演奏;此外还发明了牛角弯、椰鸣等多件打击乐器。

  曲由人绎。1999年,黄照安自掏腰包,组织一批村民学习演奏,把黎族器乐奏成交响乐。2001年,他组织36人组成的黎族器乐队参加保亭嬉水节演出,引起轰动,有声音欣喜地表示:“黎族器乐失传多年突现舞台!”而经他改良或发明的叮咚、郎灼铃等,也在海南大型歌舞剧《达达瑟》《黄道婆》上亮相,令更多人感受到黎族器乐的魅力。

  近些年,黄照安亲自编排并带领乐队参与各种演出,让黎族器乐为更多人所知。如今,他还有一系列心愿,其中“办一场黎族乐器专场演出”排在首位。他想把自己收集、继承、改良、创新的所有乐器都拿出来进行演奏,“让黎族乐器奏响世界,展示给世人”。

  力耕不辍:

  从县级传承人到国家级传承人

  近10年来,黄照安多了一个身份:黎族竹木器乐“非遗”传承人。

  他培训了一支黎族器乐表演队,入驻保亭槟榔谷景区表演。“2004年,有人跟我说,让我负责景区这个‘非遗’项目时,我还不懂‘非遗’指的是什么。”回忆起往事,黄照安笑道。

  但很快,被誉为“黎族民间乐器大王”的黄照安就明白了“非遗”的涵义,也意识到肩上的重任。2007年,他开始申报黎族竹木器乐“非遗”传承人。2008年,被认定为保亭县级“非遗”传承人。2010年,被认定为海南省级“非遗”传承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迁,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黎族传统民乐要赢取受众并不容易。黄照安告诉笔者,他在近15年担任保亭县政协委员期间,基本每年都会提交传承推广黎族器乐的提案。

  近10多年来,身为黎族器乐的集大成者,黄照安广收门徒。他成立了自己的黎族竹木器乐传习所,教授全县各乡镇黎族竹木器乐爱好者。不仅如此,如今,保亭多所学校都开了黎族器乐课,看到学生对器乐喜欢和用心学习的样子,充满了成就感。在保亭以外,五指山、海口、三亚等地的中小学校、高等院校,也经常邀他去授课,他乐此不疲。

  与此同时,许多市县的歌舞团也力邀他培训,许多歌舞团、学校甚至国外爱好者都向他定制乐器,如今,制作乐器也成为黄照安的一大主业。而他自己,亦力耕不辍,持续创作乐谱、编排节目。“上课、造乐器、培训……日常的时间都被挤满了。”但正因为忙,黄照安感到无比充实,因为它意味黎族器乐越来越受欢迎。

  2018年5月,黄照安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族竹木器乐)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黎寨重新响起黎歌黎乐,掌握黎族乐器制作和演奏技艺的黎族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可以演出一整台黎族音乐的交响音乐会。”

  在黄照安看来,随着海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非遗”也将深度参与和融入到文化旅游产业链中。“黎族器乐新传承发展的土壤需要进一步培育。”

  薪火相传:

  黎族音乐未来更光明

  由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具有黎族特色的音乐,是海南文化的珍宝。2008年6月,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黄照安外,老一辈的黎族音乐人王妚大、谢文经等人都为黎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王妚大创作的民歌在黎族地区广为流传,被誉为海南黎族民歌的歌后。谢文经创作的《久久不见久久见》等经典歌曲,至今仍萦绕在琼州大地上。他们的事迹,更是为黎族音乐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

  近年来,黎族音乐代有传人。被誉为“五指山百灵鸟”的黄婷丹推出了多张黎族民歌专辑。蒙麓光带领团队创作的大型原创黎族歌舞诗《黎族家园》在2016年夺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则可谓再次把黎族音乐推向全国。“哈鹰组合”邢日清、符政高、韦泽荣,阿侬子黎等人,通过黎族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多次在全国舞台亮相,广受年青人欢迎。

  组织工作人员搜集、整理海南黎族民歌,开办黎族传统民歌培训班,聘请黎族民间音乐人参与黎族歌舞创作编排……除各音乐人自身的努力外,从省级部门到五指山、保亭、琼中、陵水等市县文化部门也在为保护、传承黎族音乐做基础性工作。海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也积极推进海南黎族民间音乐文化整理、研究。

  如今,随着“非遗”保护的深入推进,以及在旅游文化融合视野发展下对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愈发重视,黎族音乐越来越受欢迎。在各种演出场合,在众多景区,黎族八音、民歌、竹竿舞等频频亮相。君不见,《久久不见久久见》不仅在海南人,也在外地人中众口传唱!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 音乐考级、音乐教程、音乐高考名师课堂在线学习

  • 音乐考级类网络课程

  • 音乐教程名师视频课堂

  • 音乐高考和考研类视频网络课程

相关内容

  • 戏曲音乐家刘如曾:最早投身戏曲音乐革新的作曲家2018-11-22
  • 声乐教育家吴钰:中国艺术歌曲为何词曲皆美却寂寥2018-11-21
  • 郝益军教授师生重奏音乐会暨“竹笛重奏系列教材”首发式举办2018-11-21
  • 竹笛演奏家张维良: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2018-11-20
  • 著名竹笛演奏家张维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2018-11-20
  • 著名小提琴家谢楠将首次与她的学生们举办师生音乐会2018-11-20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