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 【开票】
演出时间:2020.03.07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预计19:30-21:30(包含中场)
日期/场次:2020.03.07 周六 19:30
演出介绍
在这个音乐季的第二场“理查·施特劳斯如是说”专题音乐会上,我们将深入挖掘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他本人称其为“音诗”),包括他最为知名的《唐璜》、《死与净化》和《变形》。同上一场音乐会一样,这也是贯穿作曲家艺术生涯的三部作品。
理查·施特劳斯在24岁时写下了《唐璜》,虽然这并不是他的第一部交响诗,但却为他奠定了地位与名声。与之前我们演绎的《堂吉诃德》不同,《唐璜》并没有刻意描述这位花花公子传奇中的具体情节,而是着重于用音乐描绘人物形象,表达故事的氛围。这部交响诗可能是大部分职业音乐家最熟悉的交响作品之一,因为里面充满了大量兼具高难度与音乐性的片段,使它成为了全世界各个乐团招考乐手的必考曲目之一。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死与净化》与《唐璜》几乎在同时写就,但这两首交响诗的内容与情绪却大相径庭。《死与净化》描绘了一位艺术家的死亡。理查·施特劳斯的朋友亚历山大·里特应作曲家的要求,在交响诗完成后写下了一首诗,作为《死与净化》的一种解释:当一个人垂死的时候,他曾经的生活从他的头脑中闪过:童年的童真、成年后的奋斗、世俗目标的实现;最后,他从“无限的天堂”中获得了他所渴望的“净化”。理查·施特劳斯创作这部交响诗时仍是青年,甚至连大病的经历都没有。几近60年后,他在《最后四首歌》的《黄昏》中引用了《死与净化》中的“净化”主题。而在临终前,他对守在病床前的后辈说:“这很有趣,死亡就像我写在《死与净化》里面那样。”
《变形》创作于1944年下半年至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在1946年1月首次演出。这是作曲家为悼念二战时德国的文化与艺术受到的巨大破坏而作,表达他对故乡的慕尼黑歌剧院、歌德故居以及文化名城德累斯顿遭受到的战火与破坏的惋惜。这部作品的结构与《死与净化》相呼应,基本音乐动机取自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整部作品中23件弦乐器每个都是自己独立的声部,展现了理查·施特劳斯完熟乃至艰深的作曲技艺和深沉忧郁,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怀。
指挥 吕嘉
吕嘉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他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郑小瑛学习指挥。24岁时,吕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跟随汉斯·马汀·拉宾斯坦教授、罗伯特·沃尔夫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吕嘉在意大利获得安东尼奥·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
在过去的近20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他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在欧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以及洛桑、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伦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众多歌剧院指挥过大量重要歌剧制作。在交响乐领域,他曾与众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合作,如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及众多其它欧美及澳洲乐团。
吕嘉是第一位录制全套门德尔松交响作品的华人指挥家,也是全球唯一录制了瑞典国宝级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他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和法国印象派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奏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演绎”。在身为歌剧故乡意大利和德国,吕嘉指挥的歌剧剧目超过50部,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家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
2007年,在意大利佩萨罗举行的罗西尼歌剧节上,吕嘉指挥的罗西尼歌剧《鹊贼》荣膺当年的“欧洲年度最佳歌剧大奖”。同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决定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12年,他还在举世瞩目的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并由此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评委。
2012年,吕嘉成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与首席指挥。由他监制和指挥的《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费加罗的婚礼》、《假面舞会》、《托斯卡》等歌剧,在世界众多歌剧与音乐媒体上广获赞誉。凭借这些世界水准的歌剧制作,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全球歌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开辟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吕嘉带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通过其在音乐会中令人叹服的表现,稳步崛起为中国新一代交响乐团的杰出典范。
在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和首席指挥之前,吕嘉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同时,吕嘉现在也是澳门乐团音乐总监。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马泽尔、梅塔、捷杰耶夫、郑明勋、艾森巴赫、路易斯、阿什肯那齐、赛格斯坦、赫比希、林图、吕绍嘉、汤沐海、张弦、张国勇、张艺等,钢琴家布赫宾德、科瓦塞维奇、布尼亚季什维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陈萨、张昊辰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郑京和、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演奏家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呈现了六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阿依达》《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奥涅金》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长征》《方志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来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现场录音由索尼古典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和2017年吕嘉率领乐团两度赴美,登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以及其它美国、加拿大主流表演艺术场馆,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com)。
在2019/20乐季中,乐团将上演《采珠人》《霍夫曼的故事》《长征》《西部女郎》《兰斯之旅》《青春之歌》等十一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张艺、艾森巴赫、萨拉斯特、施坦茨、庄东杰、张弦、郑明勋、斯塔布拉瓦、费多谢耶夫、霍内克、李心草、班克罗夫特等指挥家带领下,与王健、保罗·梅耶、吉尔伯特·奥丁、约翰内斯·莫泽、何子毓、黎卓宇、米凯拉·考妮、基安·索坦尼、拉多万·弗拉特科维、霍洛坚科、布尼亚季什维莉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安妮-索菲·穆特与吴蛮作为国家大剧院2019/20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唐璜 理查·施特劳斯 曲
变形 理查·施特劳斯 曲
死与净化 理查·施特劳斯 曲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