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器古琴演奏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分享流行音乐,享受精致生活,欢迎来到音乐很爱你。演奏古琴时如果用指肚上的肉去拨弦声音就会很绵,单纯用指甲去拨弦又会感觉声音比较单薄。半甲半肉的声音就比较适中,下面给大家说一下触弦点的安排,大家在做“抹”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半甲半肉的入弦。也就是在手指接触琴弦的时候,尽量在手指指肚前3-5mm的距离放在琴弦上,吃弦不要太深。不要太往下,45度角往下弹奏。
所谓45度角是沿着琴弦的弧面做一个切线,找到45度角的位置。向下弹奏,大家要注意,手臂与手腕还有手指关节要协调用力。不要僵硬的去发力,还要善于用手臂的重力去弹琴。就是往下弹奏的过程中,手臂自然放松。借助手臂的重力向下压,但是又不能过分强调手臂发力,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发出的声音不好听,也不能过轻。如果把弹琴弹成其轻如摸这也是错误的。过轻会给人一种不坚实不稳定的音色。
建议初学者在弹奏之前,把手指轻轻靠在弦上。把弦作为依托,向下发力,自然落下。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在弹完“抹”一的时候,我们的手指直接搭在了二弦之上。这个时候,我们触弦位置比之前深了很多。这个位置继续弹奏,其实是不利于琵弦发音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要做一个微调。也要求手臂放松。回到刚才的位置继续“抹”二弦,同时,要注意抬手的动作不要太大,动作不要过于花哨。在这里,又给大家提醒一点,因为岳山是成圆弧形的,所以琴面的最高点是第四根弦。大家要注意手臂重心的调整。
比如说,在第一根弦的位置,手腕是略略高于手掌的。过了四弦,过了最高点以后,手腕略略做一下向下坠的动作。而不是说过了四弦我们还依然保持着这个动作。那就会造成手臂的紧张。而且触弦的角度也不对了。顺带给大家提一下关于古琴的节奏,其实古代的琴谱大家也看到了与所有的古籍一样是顺着往下看的。并没有标明节奏,这样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发挥的空间。因为节奏是相对自由的,使我们在学习和打谱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找到一个适合的演绎方式。
所以我们在弹奏古琴的过程中由于现代印刷技术和乐谱的发展为了方便大家的认识,已经在乐谱以外给大家增加了像五线谱和简谱的标识。便于大家更方便地了解节奏。我们可以借助于五线谱和简谱来进行演奏。一般来说,大家在没有乐谱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相对自然的规律。就是一个音落下去以后尽量听前面的余音消失了之后再缓慢进行下一个音的演奏。古琴讲究节奏自由,但并不代表没有节奏,即使再自由的音乐它的节奏也要符合相应人的审美和自然规律。
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些需要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不断体会的。我们接着说下一个弹奏方法,就是食指向身外方向演奏的技法。叫做“挑”,它在乐谱上体现的是“竖弯钩”。这个符号我们可以把它读成“散挑七”以此类推,挑六,挑五,按这样的规律下去,后面是一些省略的指法。大家要留意几点,这个技法使用纯甲音。完全靠指甲拨动琴弦产生的声音。它的特点,是相对于半甲半肉的音来说,比较悦耳,明亮。第一,古人给挑这个手势起了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叫“龙眼”。
用大拇指捏着轻轻靠在食指第一关节外侧。不要太靠前,不要太靠上,也不要太靠下。为什么呢?因为太过于靠上,我们在弹奏的时候手指就会不够灵活。太靠下就会影响琴弦的震动。一般来说在第一关节线以下。做这个动作之前,准备手势是弯曲的。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