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启蒙教学,从音乐选修课里学到了启蒙教学思维
说到“读谱”大家会想到什么?
识谱?认音符?
或视唱?视奏?
字面意思,读与谱似乎应是嘴与眼的事
很多钢琴专业的学生或老师可能会不得理解
“学习这么多年钢琴了,难道我还会不认识五线谱上那几个音符嘛!睁开眼睛都看到了咯~有嘛好讲的~”
——看到的就一定知道吗?知道的就肯定能做到吗?
钢琴读谱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并不只是单纯的识别音符、寻找键盘。
狭义的“读谱”,仅仅是解决认识音高、辨析节奏这两方面的问题。
广义的“读谱”,需要在接触乐谱初期,就能感知指法运用、力度安排、层次划分、乐句起始、段落布局、音乐风格等多方面的内容。
读谱的最高目标是,看着乐谱,便能在内心“听到”音乐实际演奏的效果,这是一种内心听觉能力(和声听觉、律动听觉)。
读谱应是一种逻辑思维、一种分析能力、一种眼识脑想耳辨口唱心思手感的综合音乐素养。
——看到就要知道,知道更要做到!
正如罗伯特·舒曼所说:“在你内心不能听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之前,请不要弹。”
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言:“读谱是有才华的音乐学生的基础功课”,“要不断重读乐谱,从中发现新的宝藏。”
那您可能又会问,这跟启蒙教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必太上纲上线太深太难了吧!
在教学中教师应秉着【长计划-短目标】的教学原则;持着【教就是为了不教】的为师心态。
【教就是为了不教】就是授鱼与授渔的问题,正如上海乐团演奏家尤大淳老师曾说:“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己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使人进入学习的自驱状态。
那么【长计划-短目标】怎么理解呢?
我在这本书中,在黄静老师的课中,深有感触!
黄老师有一处简介这样写道:(网络平台)
“一个钢琴老师而已,学生年龄从4-23岁。”
短短一句,是一位老师的职业自白,是一位老师的教学使命。
在课堂中,黄老师总是会向我们列举很多教与学的务实经验:在自己学生时代遇到过的问题;在教业余启蒙小朋友时遇到过的问题;在教专业附中、本科、研究生时遇到过的问题;以及所有教学问题的相互联系以及问题根源……
——钢琴启蒙教学
我们作为一线钢琴教师,接触到的大多是业余琴童,学琴年龄大多集中在4-10岁。
由于长时间停留在差不多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思维很容易就陷入一种“惯性”甚至是“惰性”!
就像总是会有老师疑惑:“学生还小,需要讲这么多吗?”“现在是一对一课堂,有些内容放到其它小组课进行吧!”
即使是业余琴童的钢琴老师,我们绝不能由于琴童的学琴时长限制甚至决定自己的教学思维。
也许受客观环境影响,我们无法在某一个或某一批学生的身上实现教学的【长计划】,但我们要做好每一个、每一批学生的教学【短目标】。“短”到从一根手指到五根手指;从一个音符到一组音符;从一个小节到一个乐句;从一个时值到一串律动……从启蒙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专注能力……
只有把每一个教学细节都作为教学的【短目标】,才能逐渐形成阶段性的教学目标【长计划】
也许正因为我们的教学【短目标】足够细节足够细致,有一天某一个学生会开启学琴生涯或音乐生涯的【长计划】
我的学生也许没有从4-23岁,我的学生也许没能从4岁学到23岁,但我希望我的教学可以让音乐或弹琴的能力持续影响学生到23岁—33岁—43岁——甚至一生。
这是我的职业【长计划】,愿能与君共勉!
非常感谢黄老师
将校内课《钢琴读谱》与读者分享
这不仅是一门音乐学院的选修课
更是一门所有钢琴老师待补修的综合素质课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