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张国勇:《灯塔》立意很新,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5月4日,青年作曲家王丹红最新原创交响曲《灯塔》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完成首演。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携手哈尔滨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 6 家交响乐团近 150 位演奏家,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艰难求索、披荆斩棘、千锤百炼、铸就辉煌、开创时代、赢得未来的光辉图景通过交响乐的形式呈现。
这首《灯塔》得到了现场观众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近 3 分钟之久。在三次返场后,整场演出才算落下帷幕。接受 ZAKER 哈尔滨记者专访时,谈及这次 6 家交响乐团首次合作演出,张国勇坦言:" 虽然不易,但我们成功地做到了。"
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张国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97 年被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张国勇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是目前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诠释权威,他的指挥风格也极具俄罗斯地域特点简约、直接且富有力量。而在指挥交响曲《灯塔》时,观众却又看到了他流露出的细腻情感。
张国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把一部小管弦乐曲比作散文和随笔,那么近一个小时的交响曲就是长篇小说。" 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要想让人一直读下去而且不厌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灯塔》的立意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交响曲特定的结构。从这两方面来说,作曲家王丹红做得非常好。虽然交响音乐不能直接讲故事,但这部《灯塔》能打动每一个演奏员和指挥的心。只有打动了音乐家,我们才能打动观众。"
张国勇说,《灯塔》是作曲家王丹红用心创作的献礼建党百年的作品,指挥作为二度创作者,要尽力把作曲家的意图发挥出来。" 从王丹红开始创作《灯塔》一直到排练、试演和最终在国家大剧院的呈现,在这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沟通和交流,力图用最完美的诠释,把作品的内涵发掘出来。"
交响曲《灯塔》由哈尔滨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 6 家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创作并联合首演,这在国内音乐界是极其少见的。在此之前,每家交响乐团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排演更提前试演,通过一次次的演出来检验作品。
5月2日,6家交响乐团才在天津集结,仅有两天的排演时间,对于乐手和指挥来说这场演出确实压力不小。" 众所周知,交响乐团是一个精细、科学、讲究默契合作的团队,一支交响乐团六七十名乐手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而且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的演奏风格,这次150名艺术家能把快慢、轻重做到协调统一,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 张国勇对每一位参与演出的乐手表示认可," 能到北京参加演出的都是各个乐团的‘高手’,6家乐团集中在一起后,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作曲家王丹红的最终目的。张国勇坦言,一部交响曲毕竟不是党史,它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和思想深处、灵魂深处的感觉。" 所以我们在欣赏《灯塔》这部作品时,不要试图从每个音中看到画面、听出具体的故事,而是要通过音乐赋予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 张国勇告诉记者,一般的交响曲开始都会有一段很辉煌的引子,而《灯塔》这部作品却是从昏暗开始的,它展现了旧中国一片迷茫、混沌不知道路在何方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就能感受到作曲家的巧思,王丹红非常巧妙地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化解在音乐中。" 时隐时现地出现两个音、三个音,让听众充满了想象去猜后面要讲什么故事。后面的乐章则展现出了斗争、曲折、探索和缅怀。有太多的烈士为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也能听到作者内心的悲伤和缅怀。而到了最后一个乐章时,场外的乐队与舞台上的乐队交相呼应,辉煌、激昂的音乐效果是十分震撼的,这不仅是展望未来,更是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张国勇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