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中国专业音乐之父——萧友梅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中国专业音乐之父——萧友梅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分享到 |
日期:2021-9-7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热老师  浏览次数:

中国专业音乐之父——萧友梅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萧友梅不仅是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先行者,而且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西学东渐”而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大碰撞,面对“20世纪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一命题,出现了“全盘西化”“国粹主义”的思潮。在这两种对立的极端思潮出现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主张,其提倡在中西文化中各取所长,在实践中探索彼此融合之法。这一思潮有力地促成了20世纪中国新文化的形成。


以萧友梅、王光祈、赵元任、刘天华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贯中西的新音乐家认清了世界潮流的不可阻挡之势,看到了中西音乐艺术各自的特点和共同规律并指明了中西音乐彼此交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中,尤以萧友梅、赵元任和刘天华等人为代表的“新乐运动”在对“20世纪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探讨中,鲜明地提出了“兼收并蓄”的主张,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践行。他们所倡导的“中西合璧”构想以及由此发展的“新乐运动”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的主流。


15.jpg

▲萧友梅


被称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的萧友梅1884年出生于广东的一个诗书之家,他家早年移居澳门。在澳门,萧家与孙中山一家结识并来往,萧友梅对孙中山行世叔之礼。


在萧友梅十七八岁时,他曾留学日本,学习哲学、钢琴和声乐。当时,孙中山在日本被搜捕,萧友梅将他藏在自己位于东京的家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后来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为大总统后,萧友梅也被委任为大总统府秘书员。袁世凯上台后,萧友梅便辞职了。


16.jpg

▲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萧友梅


后来,萧友梅在孙中山、蔡元培的帮助下,于1912年前往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音乐。他在1919年10月22日获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外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人。


1920年,萧友梅回国,创办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并担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


1927年6月,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以“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为由停办北京所有国立院校的音乐专业之后,北大音乐传习所解散。萧友梅便辞职,和蔡元培(当时也是北大音乐传习所所长)南下。1927年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萧友梅筹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致力于专业音乐教育的高等学府。


17.jpg

▲萧友梅组建的乐团合影


萧友梅的音乐创作按时期可以大致划为三个阶段:即1913年至1920年的德国留学时期,1920年至1927年的北京任教时期以及1927年至1940年的上海国立音专时期。


按其创作体裁划分,主要包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作品,和钢琴独奏、大提琴与钢琴、弦乐四重奏、铜管合奏、管弦乐合奏等器乐作品。与我国第一代作曲家赵元任、刘天华、青主、黎锦晖等人相比,萧友梅可算是作品数量最多、涉猎体裁最广的作曲家了。


萧友梅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于1916年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他一生所作的唯一一首弦乐四重奏,也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室内乐作品。它显示了萧友梅对西方音乐曲式结构和乐器法的把握能力。在萧友梅留德时期的创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欧洲18至19世纪音乐的影响,这些作品大都写得比较工整,显示出作者对西方作曲理论技巧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image.png

▲乐队


同样在1916年创作的铜管乐曲《哀悼进行曲》是由萧友梅创作的我国第一部带有葬礼进行曲风格的器乐曲。这是为追悼黄兴、蔡愕二位民国烈士而创作的管弦乐曲,后来为了表示对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哀悼,萧友梅又将此曲编配为铜管乐曲。


18.jpg

▲《哀悼进行曲》


1920年3月,在游历欧美多国之后,萧友梅回国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从1920年至1927年间,他陆续创作了中华民国国歌《卿云歌》《华夏歌》《注音字母歌》《民本歌》,歌曲集《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等声乐作品,以及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等等。


这一时期的创作明显以声乐作品为主,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音乐教学的需要而创作的,考虑到歌唱者多为中小学及音乐师范的学生,因此这些作品大都写得比较浅显易懂。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人自创歌曲仍寥寥无几,如萧友梅这般以五线谱写作,并配上简单钢琴伴奏的,实属创举了。


19.jpg

▲萧友梅


这一时期是萧友梅一生音乐创作的高产期,出现了如艺术歌曲《问》以及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等代表性作品。虽然这些音乐创作尚未完全摆脱模仿的痕迹,但在当时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后来的中国作曲家们创作更有特色的音乐作品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和更高的起点。


1927年,自国立音专成立起,萧友梅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在这一时期,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仅主持校务,还要时时为学校的安危存亡操心。他为学生编写适用的音乐教材并亲自为他们授课,同时还承担繁重的社会工作。因此,萧友梅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数量不多。像歌曲《闻艺专音乐系解散有感》《爱》《国难歌》《国耻》《国民革命歌》《天下为公歌》《杨花》《夏日游园》《从军歌》《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歌》,四部合唱《春江花月夜》等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创作。


萧友梅的音乐创作是在我国近代专业音乐创作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因此他的音乐创作带有较明显的试验和探索的意味。在萧友梅的创作成果中,他践行了自己的“借鉴西乐,改造旧乐,创造新乐”的主张,这在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和钢琴组曲《新霓裳羽衣舞》中可以明显得到体现。


20.jpg

▲萧友梅塑像


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运用多声部合唱这种西方音乐形式,表现我国古代题材,并探索西方作曲技术与民族音乐语言及风格的结合可能性。其旋律、合唱织体及调性也基本按照西方大小调体系和功能和声规范写作。


不过在作品的结构方面,萧友梅运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大曲”结构原则,将全曲十段音乐连缀成篇。如今看来,这部套曲在艺术上仍存在一些缺陷,但在探索合唱民族化方面有积极意义,为后世中国作曲家在合唱创作中实践“国民乐派”理想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21.jpg

▲《新霓裳羽衣舞》(油画)

组曲《新霓裳羽衣舞》是萧友梅继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之后另一部对民族风格进行探索性创造的重要大型作品。作曲家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中汲取灵感,并从相关诗句对乐曲结构的描写中获得启示,依然运用我国古代“大曲”这种多段连缀结构原则,将全曲14个结构单元(序曲、尾声及12个段落)组织起来,在旋律设计上,又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作为展开乐思的主要材料,并将之贯穿全篇,最后在悠长的意境中结束全曲。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萧友梅不仅是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先行者,而且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在他的谋划和影响下,赵元任、刘天华、青主、周淑安、应尚能、马思聪、李惟宁、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等专业作曲家以及他们的创作,为我国新音乐的发展构建了根基。


在萧友梅所处的那个时代,“新音乐”的理想已不再是早期乐歌理论家们停留在字面上的美好憧憬,也不是李叔同等人在乐歌作品中发出的足音,而是一部已经即将鸣响的“伟大交响乐”的前奏,而这部交响乐的主要作曲者和首席指挥便是萧友梅。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 音乐考级、音乐教程、音乐高考名师课堂在线学习

  • 音乐考级类网络课程

  • 音乐教程名师视频课堂

  • 音乐高考和考研类视频网络课程

相关内容

  • 指挥无伴奏合唱:为了“决胜第一拍”,练出一对“双胞胎”2021-9-7
  • 乡村音乐老师包忠云:让音乐滋润大山里孩子的心田2021-9-6
  • 泰斗级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罗忠镕去世2021-9-3
  • ​谭士奇:守望三亚“弦外之音” 手工制作黎族竹木乐器2021-9-2
  • 乡村教师方灿亮:以情怀谱写乡村音乐教育的新旋律2021-9-2
  • 经典民族歌剧《江姐》重排 女高音歌唱家王莹献出首秀2021-9-2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