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乐曲进行准确的演奏
什么是准确的演奏?我认为就是在演奏当中严格遵照作曲家在乐谱中注明的标记(要求)去忠实地把它们表现出来。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奏中完全忽视了乐谱中的pp、p、mf、f等等标记,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我把这种演奏称之为“傻吹”。
准确地演奏一首乐曲,不光是以上所谈几点,还涉及其他诸多方面,这里仅就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言。如何掌握准确的演奏,这对于教师来讲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中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去对待休止符。在他们看来休止符似乎是为了休息,那么如果在演奏中不感到累或者不需要换气,休止符就成为多余的东西了。包括许多高年级的学生也都不能认识到“静默”的艺术价值。其实在演奏中休止符往往能引起听者更多的注意,这就如同美术中的“留白”,给人以思想上的准备,赋于人想象的翅膀,更可以产生显著的戏剧性效果。
如果你匆匆地将他们去掉一部分,那美好的艺术意味也就随之而失掉了。许多初学者,似乎没有勇气来保持住这两拍无声的音乐,他们觉得听者对此不耐烦,认为应该紧接下去,以便音乐不会中断。这样的理解自然是大错特错了。因此教师除应该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去演奏休止符以外,还更应该告诉他们“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处所在,在练习中充分地调动他们心中的想象力,唯此,他们才能认识到乐曲中休止符的真实作用和价值。
准确的演奏还表现在能否以正确的速度来表现一首乐曲。许多学生在心理上缺乏对速度的确定性,如果让他们去吹奏极为简单的乐曲,则不会存在问题。如果演奏一首速度变化较多的音乐作品时,则不准确的问题就发生了。我经常听到学生在演奏克拉玛作曲的《bE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中段的时候他们吹奏的平稳、流畅、诗情画意,而到了将近结尾的炫耀部分一出现就越吹越快,直使听者和吹者都预感到错误百出而透不过气来。这样的演奏是不会获得艺术上的效果的,因为它缺乏基本速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感。对于这种学生,必须要让他明白,需要一种意志的力量来控制自己进行慢练。对于一首乐曲,用中庸的速度比用极快的速度更难演奏。练习一首乐曲,宜用三种速度来练习和掌握——慢速、中速和乐曲本身要求的速度,超出要求的速度进行练习是徒劳的。那样会使听者感到不舒服,而且还会造成本身的手忙脚乱。使用节拍器是检验速度的最好办法。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怎样使用节拍器。
四、高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音乐舞台上,器乐演奏的高技术及超高技术的运用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看一看印象派作曲家之后的无论哪一位大师的杰作,都充满了高技术的运用。翻开当今重大国际比赛的曲目单,我们就会发现往往高技术乐曲被安排在第一轮曲目之中,那么就意味着如果选手的演奏技术达不到高超的程度,就没有进行比赛的可能性。
要想掌握高技术演奏,每天坚持练习是必须的。专业学校的学生在初期的训练之中,对技巧训练要占多半时间,这包括音阶、琶音及四度以上的大跳练习。在练习当中要时刻注意手指与手臂的放松、肌肉僵硬是难以达到快速的演奏的。当然对于快速演奏也应该掌握练习的适度,教师应把握住火候,任其学生向“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发展是十分危险的。另外,练习上的多样化也是达到高技术的重要步骤,老一套翻来复去地单调重复,是最坏的一种练习方法,既笨拙又无用。拿C大调音阶为例,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演奏,如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力度来演奏等等。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学习,勿要使他们感到厌烦和枯燥。对于学生每出现的一个缺点,我们都要一丝不苟地耐心帮助他加以认识和改进,随着不断地学习与提高,相信他们能够掌握好自己手中的乐器,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八角鼓,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