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教学空间 >> 古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古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录入时间:2009/6/18 21:07: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古筝音乐欣赏,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具体类别的欣赏。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所感知到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跟创造音乐的作曲家和再创造音乐的演奏家发生思想感情交流,才能开启音乐的大门,登堂入室,一窥音乐的妙奥。关键词:筝乐欣赏;形式;意境

  欣赏古筝音乐,实际上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具体类别的欣赏,这就决定在怎样聆听、如何鉴赏的总的方面,与音乐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正如音乐欣赏的初步为音乐的形式美感的获得,古筝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就是感受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事实上,对音乐的形式美的感悟,既是欣赏音乐的出发点,也可视为音乐欣赏的归宿。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常常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加以说明和阐释。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都不令人满意。”[1]门德尔松所说的乐曲的“思想和意义”因为太丰富、太具体而超出了语言文字表达的极限。但是,不管这“思想和意义”有多么丰富、多么具体,都必须通过乐音的不同组合形式来承载,都一定融入每一个乐音,音乐最终是用音响“表情达意”。所以,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实际上已经感受到或已经某种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容和深邃内涵。由此看来,音乐欣赏,包括古筝音乐欣赏,的确没有什么艰深奥妙之处,循着古筝音乐形式美的玄关,即可步入美妙的筝乐殿堂。

  具体而言,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主要由下面的基本要素构成:1.筝乐富有特色的旋律(音高的上下流动)2.筝乐丰富多变的节奏音型(音的长短不同的组合)3.筝乐的织体(和声)4.筝乐的基本声音色彩及其变化(音色)5.筝乐音量的变化(力度)6.筝乐快慢的变化(速度)

  以上前三项实际就是构成音乐的三要素:音高、节奏、和声;后三项音色、力度、速度,通常称作音乐表现的三要素。这六大要素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筝乐筝曲。欣赏筝乐,就是要感悟这些要素的个性美和它们共同构建起的整体形式美。鉴于欣赏筝乐场景的不同,有时候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会超越上述六个方面。例如,欣赏环境若是在音乐会中,或是利用光碟和录像在电视荧光屏上欣赏,筝家的演奏姿势也自然成为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古筝因为采用坐姿或站姿演奏,身体不必承载琴体的负担,演奏者能够自由地运用身体参与演奏过程。与乐曲内容吻合的演奏姿势,或舒展大方,或优美雅致,常常令人赏心悦目。在那些唐人的咏筝名篇中,诗里关于演奏者奏姿的细致的审美描摹十分传神,读“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帏露纤指”的诗句,使人顿生亲临现场聆听之感,唐朝诗人真称得上赏乐高手、筝乐知音。

  古筝的一些特色演奏技法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也是构成筝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古筝刮奏的快速五声音阶琶音,和谐而流畅,引起人愉快的听觉感受;左手“按、颤、吟、揉”的装饰性技巧对筝乐风格特色的形成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筝乐作品中击奏琴身发出的噪音音响,与弦音形成对比效果等等。 另外,“六十八板”一类在相当长的艺术实践中定型的筝曲的传统结构形式,具有平衡、对称之美;有些流派的筝乐使用特殊的音阶调式,产生特色独具的音程组合,如潮州筝乐的“重三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和mi重按获得稍降的si和fa)、“轻三重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重按获得稍降的si)、“活五调式”(同上法获得稍降的si和稍高的re)等等。凡此种种,在欣赏筝乐时若能悉心体味,必定有助于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

  古筝的流派形成虽然往往有其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流派之间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构成筝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差异,特别是左手“按、颤、吟、揉”的旋律装饰性手法的差异,如果在欣赏筝乐的时候,对形式美的感悟能深入到敏感地辨别这些差异的程度,便能体味出不同流派筝乐的不同风格、不同情趣。古筝音乐欣赏第二步是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

  如果欣赏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期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就需要在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上下点功夫。意境,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象之境界,是艺术家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的艺术再现。对于欣赏者来说,意境不能直接获得,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而得到。不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由于有诉诸视觉形象、直观可感的艺术品供欣赏,所以,欣赏者往往可以透过作品的具体内容较快感受到意境、内涵。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欣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