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二胡基础教程(主讲 王云飞)
近日研读《金刚经》,法喜不断。从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道光芒,尽解我对二胡演奏之道之惑。回头再看看众多的二胡学习者们,在艰苦的道路上时而迷茫、时而喘息的情形,真有感于禅宗五祖弘忍祖师所言:“汝等自性若迷,福门何可救汝?”(见《坛经》之<四>)其实在二胡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自身音乐才能的缺乏,而是理性上的迷茫。佛祖说法四十九年,一再强调:人人皆有佛性。应该说,所有的二胡学习者,在自身的音乐性方面,都是够用的。而绝大部分的学习者,之所以不能最终成为杰出演奏家的重要原因,其根本在于不明白二胡演奏的理,这里面包括了99%在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里学习的专业学生。就像众生都愿意修成正果,但到底佛道要怎么修,知道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而真正能够认真去做的人就更少了。这就使佛道显得那么神秘,也使二胡演奏家显得那么金贵。我们总是抱怨,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也一直觉得二胡演奏之道是一个亟需探索的领域,但当我初读了《金刚经》以后,发现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先哲们就已经将世间一切法的理都告诉天下众生了。虽然那不是针对二胡所说的,但此法遍含三千大千世界,二胡作为一个小小的微小世界,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初期的经典。“金刚”本是指能够破万物,而不被万物所伤的、最坚实最锐利的金属,“般若”是佛家最高的智慧,“波罗密”意为渡到彼岸。“金刚般若波罗密”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能够斩除一切无明和孽习,从而获得解脱,到达生死之海彼岸的智慧。整部经的要义是告诉众生:怎样用像金刚一样锐利的般若智慧,带领我们到达那个不着相、无分别心、没有烦恼、不再造业的彼岸。一个人要修成正果,达到佛的层次,不知需要修行多少劫才能有所成就。在佛法这一点上,我连谈论的资格都没有。但如果我们用《金刚经》中所言的理来指导二胡的演奏之道,就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说,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修成著名音乐家赵晓生所定义的琴佛层次,是完全在这一辈子就能达到的。下面我将一些肤浅的体会逐项陈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通达无我之法
《金刚经》第17段中言:“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我”,是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的永恒话题,也是我们众生最为执着的东西。可以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思量着“我”,以致烦恼不断。在二胡演奏中,“我”也是入“道”的最大障碍之一。佛说:“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金刚经》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首先,“我”是一切杂念的根源。二胡演奏者登台表演,最怕的就是因情绪紧张而不能正常发挥。为什么会紧张呢?主要是大脑中杂念在作怪。因为“这是比赛,拿不到名次我没面子”;或因为“这是考试,考不上我就没前途”;也可能因为“下面坐着专家,拉不好他们会看轻我”,等等。哪一个不是“我”字在起作用呢?我们都知道,要进入二胡气功态的演奏状态,一定要做到“静、松、空”三个字。“静”就是神识入静,即:精神没有紧张点;“松”就是动作圆融,即:肌体没有紧张点;“空”就是心无所住,即:来者自来,去者自去,心无挂碍,顺其自然。我们就说“静”,它是演奏成功的首要因素。人的思维,虽然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无限的,但它的即时空间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你的思维中有了这个,就容不下那个。许多人登台,总有一种不可抑制的紧张感,但从来也没有人去挖一下紧张的根源是什么。这个根源就是:你的思维被有关“我”的妄念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而使真正演奏所需要的思维空间小到不够程序运行的程度。演奏程序在一个过小的思维空间中呈不正常的高速运转状态,人就会产生那种不可抑制的紧张感。试问: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群牛,你还会紧张吗?可能谁都不会紧张了,因为反正是“对牛弹琴”,“我”的得失没有了,思维空间扩大了,演奏程序就不需要如此高速地运转了,紧张感又从何而来呢?这和扩充电脑的内存,就能相应提高电脑的运行能力是一样的原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演奏时的精神紧张,完全是因为“我”的原因,而并不是演奏者才能、或者是乐感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我执”不去,紧张不除,此乃至理。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