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北京古筝音乐节
“传统”左顾右盼 “时尚”风生水起
摇滚歌手谢天笑“谁与筝锋”个人演唱会
“古乐舞动激情,筝宴四海知音”,由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于7月26日至31日在京举办。音乐节期间,以“古筝音乐艺术如何传承经典,引领时尚”“探寻古筝表演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之路”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与11场风格迥异的音乐会一起,呈现出经典与现代的对话、传统与时尚的撞击。
如今各种各样的节日层出不穷,重要的是,一次热闹的音乐盛会之后,是否真的会推动某种门类艺术的发展。在这方面,可以说本次古筝音乐节带给人们很多感官以及理念的冲击。在国家体育馆举办的开幕式上,千人古筝演奏及舞龙、京剧、武术等因素的加入,使得这场演出成为一场“视听盛宴”,饱了眼福之余,不由得让人疑惑——音乐是“听”的还是“看”的。
据统计,目前全国音乐考级人数古筝仅次于钢琴,居第二位,几十年前仅仅数以百计的弹筝人队伍,已发展到了目前的逾百万之众,本次音乐节开幕式上的千人演奏就是目前庞大学筝队伍的一个形象呈现。不过,准备让耳朵过瘾的人可能会失望,因为千人演奏从目的上说只是一种造势,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讲,绝对不如静听一位名家的演奏。
曾有一位音乐界的专家在看过一场古琴演奏后大为光火,因为本应是主角的古琴退居角落,舞台中央却是两位俊男美女在卿卿我我,其表现与琴音风马牛不相及,这位专家不由长叹:纯粹的音乐会已经没有了。说“没有了”当然极端了一些,不过近年来音乐会讲究视觉效果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音乐人也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舞台表现上,注重“炫技”,而相对淡化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关注。有学者表示,目前很多筝人注重的是技艺、技法的研究,但那些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各种音乐效果的展现一方面与技艺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需要演奏者情感上的注入。作为一个从事古筝艺术的演奏者来说,练就一身扎实的演奏技能是基础条件,但更要深入学习历史、心理、文学及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增长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在演奏中达到心乐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