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西方音乐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小提琴可以随意地改变发出音的音高,产生滑音、振动音等。这一点比钢琴要先进很多。利用把位的不同,小提琴可以在不同的琴弦上奏出同样音高的音,多数音可以有两种以上的奏法,这就做到了同一个音的不同音色。演奏者还可通过对运弓的控制来改变所发出音的音色。这也是钢琴做不到的。音强和音长的改变是非常简单的,在运弓上加以调整即可。所以,由于可以同时改变音的所有要素,小提琴成为了一件很人性化的乐器。在和声方面,小提琴最多能同时发出四个音的和声,远少于钢琴,但这种和声应用也很少。多数情况下,小提琴只用来演奏单一旋律,即使是完成最简单的对位也不是很容易。小提琴常用音域能达四个八度,但其低音不够丰富。
小号、单簧管等可以代表管乐器。在音高方面,演奏者可以利用气息的调整奏出滑音或振动音。在音色方面,由于乐器构造的限制,它们的音色变化相对有限。音强和音长则是非常容易改变的。在和声方面,它们都很难奏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基本上与和声无缘。其音域也相对较窄。
再来看一看民乐的一些乐器。二胡是民乐最主要的拉弦乐器,较有代表性。相比于小提琴来说,二胡的音色变化相对单一。由于其拉弦乐器的特性,音高方面的处理较容易,可以随意地产生滑音、振动音。音强及音长的处理也很方便,掌握运弓的力度及时间即可解决。二胡理论上可同时发两个音,但极少人会采用这种手法来制造和声。所以,二胡只能算单旋律乐器。二胡在实际应用中的音域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琵琶是弹拨乐器中较有代表性的。琵琶的音色可以通过拨弦的位置、角度,以及指法的不同来变换音色。琵琶也可以奏出有限的滑音和振动音,但由于存在品和本身振动的局限性,使得其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大幅度滑音和完美的振动音。琵琶可以同时产生四个音,具备简单的和声功能。琵琶的常用音域不超过四个八度。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古筝,看一看它所具有的音乐能力。
古筝属于弦鸣乐器。从单纯的物理学原理来说,它与钢琴的发声有些接近。它有较大的共鸣箱,较长的有效振动弦,这些使弦受激后所产生的音能较长的持续时间。这一点的物理特性也与钢琴类似。但钢琴多数音是由两根以上的弦振动发出的,这样,在音强增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波的叠加和干涉[1],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再加上弦的质量、共鸣箱构造、激发方式(琴槌击弦和手指拨弦)等的不同,钢琴音的响度、延续性要优于古筝,而古筝音的音色则较为纯净、柔和,要好于钢琴。与其他乐器比较而言,古筝在本身的物理构造上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它的结构使高质量声音的产生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