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律处理方面,阿炳体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观念问题。我们今天演奏阿炳的作品如《二泉》和《听松》常常把音律平均化,把各音程完全量子化。阿炳的成就在于他的音乐艺术,在于他的演奏,在于他处理中国文化体系所接受的艺术音程与其他音程的矛盾。阿炳对音程的艺术观贯穿他的所有作品,以及完整的"思想--创造--演奏"这一音乐艺术的创造过程。他以定把滑音演奏3-5这一小三度音程是绝对要求准的,这一原则应用于内弦6-1小三度音程也准确。但对此小三度里其他乐音却做完全连续性的处理,亦即5到3之间食指可以任取无限的许多音。这是艺术的和谐,不是物理的和谐(见图)。
我们今天演奏若硬把这连续空间中的许多灵活音当作#4或↑4或4来硬性处理,则只能表示我们对中国的文化音响学完全不懂,对中国音乐的艺术中比较高的境界也就无法掌握。
阿炳的创作及本人的演奏(即使同样的音符,不同人演奏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乐曲),其境界之高,超越一般音乐。同是对5的处理,阿炳洒脱的
及自然的
就大有别于江南丝竹的
似乎是类似的乐音,但后者的音乐思想内容简单许多。
三、中国音乐能否向前发展--为迎接21世纪作评估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发现阿炳体系为中国文化的高度体现。阿炳的艺术成就建诸中国音乐思想、作曲以及演奏三个方面的高度结合。我们今天学习许多洋的方法,却失去了对我们音乐文化的思想体系以及技术体系的认识。中国音乐今后的艺术道路还取决于我们对整体中国文化及其音乐艺术的了解。
对阿炳体系的领会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起点以及一个评估的角度。今天我们大量地输出音乐人才与作品,到各地参加国际比赛,还是在洋框框里打转。这其中使用的所有美学标准都是近现代的,西洋来的,离开人类文明全貌甚远。这里头还有许多肤浅的、落后的文化思想以及甚至不科学的理论,我们应该输出的是中国文化的宏观艺术哲学--对时空的了解,对人与宇宙关系的表达方法及文化音响理论,让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国际化,让世界各国爱好文明,爱好音乐的人民共同享有这一应属于全世界的人类文明结晶。让中国音乐艺术的观念及实践在21世纪发扬光大。有了这样的艺术道路,我们的艺术家阿炳也就没有白活,也就能感到安慰了。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