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音乐推广
13岁离开祖国,在心智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这11年,完全是在美国,关于是“香蕉”还是“鸡蛋”的问题总是会被问及,陈洁觉得自己的表里都依然是个中国人,“这11年,转了这么大一圈,其实还是对中国音乐最心灵相通。不可否认,西方几百年的古典音乐作品浩若烟海,而且水平极高,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并不想仅仅成为人家音乐的权威诠释者,而应该是一个站在西方古典音乐高度上的中华民族音乐的推广者。”
2005年,陈洁在Naxos唱片公司录制的第一张CD不是西洋经典大作品,而是包括《浏阳河》、《彩云追月》、《百鸟朝凤》在内的《中国钢琴名曲集》,“在这张唱片之前,我已经在各种音乐会的返场曲中尝试演奏这些中国钢琴小品,效果很好,而这张唱片面世之后,我发现国际乐坛上人们对中国音乐的话题不仅仅是京剧了,他们开始谈论中国钢琴音乐并不断地有人向我索要谱子了。”陈洁说,“我就是想通过听《浏阳河》、《平湖秋月》这些曲子,让世界各国的听众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力量往往比说教更大。我会在节目册中附上作品的介绍,比如《百鸟朝凤》是民间红白喜事时演奏的曲子,那它就与生和死这个主题息息相关,而中国人又是如何面对生和死的,这样西方听众就从这样一个艺术的角度了解到了一些深层的中国文化。”
陈洁也在苦闷第一张《中国钢琴名曲集》反响虽好,想要再录第二张时却发现难以为继,“现成的曲目太少了!”而真正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也实在太少了,这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艺术道路,“我打算回到国内发展,因为我艺术的根在中国。”陈洁打算自己动手把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改编成钢琴组曲,在她的计划中还有《牡丹亭》这样的中国古典戏剧音乐,“那是一个还没被发掘的巨大民族音乐宝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决意回国发展的真正动力。”
走进社区培养观众
以24岁的年华放弃在欧美乐坛的无量前途回国发展,陈洁似乎走着与同龄人相反的路径,“我从来都是一个想好了就会义无反顾去做的人。”在她的规划中,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做她的中国音乐改编大业;演奏当然是看家本领,而音乐普及教育则是她将要去启动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去年我回国演出发现,人们经常抱怨国内的演出缺少观众,有观众又因为文化差异而显得吵闹。我觉得这不应该去抱怨观众,关键在于中国观众没有接受过西方音乐文化的教育,而这需要我们音乐人自己努力才能够改变。我觉得音乐教育应该从成年人甚至是有闲的中老年人开始。目前,城市里众多小区的会所基本闲置,如果我每周在小区会所搞‘钢琴音乐欣赏之夜’,边演奏边讲解,与观众交流互动,不仅提高了成年人的艺术欣赏素质,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良性循环产生的良性效果。”
陈洁觉得自己的这个计划能够带动千千万万学钢琴的人参与其中,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饭碗问题,还可以帮助房地产增加附加值,“钢琴是有这个号召力的!当然了,万事开头难,如果想得太多就没法做了。所以,我还是身体力行,自己先做给大家看。”
北京晨报记者 李澄/文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