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河南曲剧院想调季玉玺过去,为此曲剧院的院长还专程到郓城,在季玉玺家住了一天。因为家庭的原因,放弃。
在季玉玺看来,这是自己的人生三大遗憾。而更让季玉玺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山东古筝乐在鲁西南的传承不太乐观。1991年,在县有关部门和相关民营企业家的支持下,季玉玺与山东师范大学的赵淑屏在郓城创办了“齐鲁古筝乐馆”,培养了大批古筝学生,编印了古筝教材。“当时省内有济宁、日照、临沂的学生,省外有上海的学生,我们本地的更多。”
季玉玺调查发现,跟着自己学习古筝的学生,大多是为了升学,准备专业从事古筝表演的几乎没有。
用季玉玺的话说,专业从事古筝表演“不养人”,“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学古筝,女儿学了一段不学了,不能当成一个职业,还得干别的职业挣钱养家。”后来,“齐鲁古筝乐馆”也办不下去了。
让季玉玺感到欣慰的是,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孙女现在还有兴趣学习古筝乐,而老伴几十年来对自己一直很支持。
在季玉玺给记者讲述古筝乐专业的“八板体”结构时,季玉玺的老伴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脸上浮现出很骄傲的笑容。一问才知道,季玉玺的老伴一个字都不识,当然对古筝乐更是一点都不懂了。
看得出,老伴很为季玉玺感到骄傲,“我听不懂,他和几个年轻人在我们家院子里练习,我就觉得好听。”说这些话的时候,老太太一脸的满足。
文/片 本报记者 倪自放 黄体军
(部分资料图片由菏泽市艺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