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东古筝乐是全国很有影响的古筝主要流派之一,历代一直很兴盛。
在我省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郓城武安镇季庄67岁的季玉玺老人,被确定为山东古筝乐的传承人。
城内大户多有瑟
城外村村都有筝
菏泽市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近日带记者去郓城找山东古筝乐的传承人季玉玺。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别看季玉玺一辈子在农村,但与他谈起音乐,谈起古筝,你会发现他的音乐专业知识“绝对是教授级的”。
得知记者要来,季玉玺与老伴早早就在公路旁的女儿家等着。记者说起季玉玺他“教授级”的音乐水平,季玉玺谦虚地连连摆手,说自己只不过是自学成才,在农村窝了一辈子,但鲁西南的古筝乐,以前确实是十分盛行的。
季玉玺说,虽然鲁西南一带不是发达的大城市,但历史文化绝对悠久。民间相传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宫女走出宫廷,在郓城一带落户,传授了《汉宫秋月》《隐公自叹》《鸿雁捎书》等筝曲,并盛传至今而不衰。汉魏时期的诗人曹植在任鄄城王时,根据当时鄄城一带筝艺盛行的景象,曾写有“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的诗句。
有据可考的是,筝明朝时在鲁西南甚是流行,现今在郓城县黎同庄,还保存着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架十六弦古筝。自清朝以来,筝在山东大地更是发展很快,特别是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牡丹区和聊城市的临清市一带很是普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菏泽民间传有“城内大户多有瑟,城外村村都有筝”的说法。
传统筝曲十二首
《汉宫秋月》最出名
季玉玺是郓城季庄人,在他的记忆里,谈山东古筝乐,离不开郓城县黎同庄,“郓城县黎同庄现在还保存着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架十六弦古筝,现知最早的一位山东古筝乐传人黎邦荣,也是郓城县黎同庄人。”
黎邦荣是清末民初的文人,郓城县黎同庄人,以教书为生。黎邦荣擅长于筝、扬琴等多种乐器及山东琴书演唱。他的技艺和乐谱,据说授自一位不传名的僧人。此外,还有传自黄河北岸或传自一条运粮船等离奇说法。很显然,由于黎邦荣当年在传授这些曾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技艺和乐谱时,出于某种观念而隐去了他的师承渊源,使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山东筝近百年的传艺历史。
黎邦荣是季玉玺的师爷,“黎邦荣有很多学生,其中就有我的外祖父张为昭。”季玉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