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第30届环翠区歌咏会,他做了转移性肝癌切除手术不久,大家都知道邹树君身患重病,不忍心请他来指导、排练节目。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拖着病体主动请缨“参战”。60多平方米的小排练厅内,邹树君对参加汇演的十几首歌曲指导一遍,要耗时3个多小时。演唱会那天,他要指挥4首合唱歌曲。每指挥完一首,他都要去换一件上衣,因为汗水已将衣服完全湿透了。
2006年5月23日,环翠区迎来了第33届歌咏会。这时的邹树君,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原来90多公斤的体重已经降到不足60公斤。躺在病床上,他心里却在琢磨合唱团的节目单,定下歌曲后,又开始背谱子,并要求合唱团的骨干到医院来唱给他听,一旦哪个声部、音符不对,马上纠正。歌咏会那天,熟悉情况的人都想:今年的歌咏会,可能见不到邹老师了。而这时的邹树君在想:这样的歌咏盛会,自己今后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加了,他要再见一见他的观众。他请他的同事在演出前5分钟把他接到后台。大幕拉开,人们看到,他们的邹老师又一次笔直地站到了指挥台上。当他走下指挥台,面向观众谢幕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许多人含着眼泪,用掌声向这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强者致敬!
自从生病以后,邹树君常想,自己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有生之年,应当再给威海的文艺事业留下点东西。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组建一支业余合唱团。他要把这个合唱团带成一支高水平的队伍,把威海的歌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办理完退休手续的邹树君很快组建了60多人的启明合唱团。从此,每到星期天,病弱的邹树君都要来到合唱团组织排练。
退休后的邹树君,对老年人文化活动也格外热心。2006年11月8日,笔者在环翠区老年大学音乐培训班看到,身体干瘦、脸色蜡黄的邹树君,在讲解了音乐知识后,又领学员们学唱《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歌曲。在一遍遍的演唱中,邹树君身上始终洋溢着一名音乐工作者所独有的精、气、神。这股劲儿,完全掩盖了一名癌症晚期病人的病态。可当他宣布下课后,他一屁股坐到了凳子上,一手按着腹部,一手撑着面前的讲桌,身体前躬着,十几分钟后才缓过劲儿。
2006年12月5日,邹树君再次来到环翠区老年大学上声乐课。由于身体极度虚弱,拿在他手里的粉笔刚一接触到黑板,就从手中掉下来。几次尝试失败后,他用左手握住右手五指,用两只手的力量捏住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下《送别》和《无题》两首歌名。他告诉大家:“由于身体原因,这堂课后要暂时离开大家,不能继续给大家上课,但愿这不是最后一课。”他像过去一样,坐在课桌前教唱歌曲。学员们强忍着泪水,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员们心里明白,这是一个音乐工作者以他特有的方式同大家话别,以他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邹树君就这样用生命与时间赛跑,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推动威海歌咏事业不断发展。人们说,他在用生命歌唱。他自己说:“人总要有一个归宿,如太阳必定要下山。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寄托,如果哪一天大家看不到我了,那一定是我到了天堂,给那里的人们排练去了。”(来源:中国艺术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