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0日。
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基什音乐厅。
座无虚席。观众翘首凝神。听,耳边是什么在流淌?是或激越或恢宏或春水奔腾或婉约缠绵的扬琴声。台上,那位一袭黑衣的中国女子手中琴竹雀跃灵动——中国音乐家刘月宁教授个人专场音乐会正在进行。
这是第一场在匈牙利举办的中国民乐独奏音乐会。她,是第一位在匈牙利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乌克兰、捷克等多所大学、音乐学院的客座及荣誉教授。
执握琴竹的,还是那双灵气聪慧的手。30年前,这双手,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以一曲《映山红》赢得满堂喝彩;30年后,人依旧,而这双妙手又让琴声响彻在欧洲的音乐殿堂。
当年的“春蕾”吐露芬芳
30年前,她是“春蕾”。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音乐学院首次招生。那时的刘月宁还是个孩子。她来了,并且脱颖而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为首批录取的少年音乐人才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春蕾》。透过胶片回眸历史,当年的小丫头,如今已是誉满天下的音乐家;当年“才露尖尖角”的春蕾,如今已芬芳绽放——
中国扬琴专业最年轻的教授。38岁那年,她做到了;
六场师生扬琴专题音乐会。2005年4月到7月,她成功了。这样的系列音乐会在国内尚属首次;
国际扬琴比赛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评委。2005年5月,她接受邀请远赴捷克;
第一位教育部公派的民乐演奏专业访问学者。2005年9月,她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修……
这样多的“第一”,从何而起?
回望1977年。刘月宁12岁。一曲扬琴独奏之后,她名闻海内外,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3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30年,她在做什么?
30年,刘月宁沉浸在扬琴演奏与发展的事业中。出版专辑、发表论文、专著,她几乎年年有收获;她创编了百余首扬琴独奏和重奏作品,还为二胡作品编配了大量的扬琴伴奏,进一步丰富了二胡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她研制的“分音色琴竹”,成功填补了中国扬琴制作的一项空白。
1996年成立的中国著名女子器乐重奏组合“卿梅靖月”,其中有古筝演奏家范玮卿、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琵琶演奏家杨靖,还有扬琴演奏家刘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