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与一些器乐一样,板胡也陷入了低谷,对此吉先生很是忧虑。板胡作为极具民族特性的传统弓弦乐器,如果得不到继承那真是民族音乐的一大损失啊。为板胡艺术奋斗了半个世纪,倾注全部心血的吉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他平生有三个愿望,希望能在近年内实现。
出一本板胡专著留给后人。将他已发表过的文章汇集起来并予以丰富、充实、提高,使其更加系统化,以浅显易懂的文风,总结、提炼自己多年来的演奏经验和创作心得。这本书稿已脱稿,现进入编排、出版阶段。
开一场个人板胡演奏会。推出从艺五十年来的最有代表性,水准最高的曲目,充分展示板胡的魅力,以激发调动欲学板胡者的兴致和积极性,同时能将演奏会录成一盘高质量的DVD,公开发行。此演奏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物色一位可以继承自己板胡事业的传人。他已年逾六十,极需要发现、培养一位板胡后继之人,前两个愿望相对容易实现一些,也许今年就可以完成。但最后一个夙愿恐怕就要难得多了。不管有多难,吉先生表示都要付出一切努力,尽可能地发掘、培植他的传人,也就是“秦派”板胡发扬广大者。
天黑了,记者和吉先生握手言别,竟有些不舍。夜空里群星闪烁,不知吉先生的传人是哪一个星座?记者惟愿可亲可敬的吉先生早日实现他的三个夙愿,尤其是最后一个。
吉吉艺术简历
吉吉,男,汉族、著名板胡大师、作曲家、指挥家,“秦派”板胡艺术的创立人之一。1942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中共党员。1956年考入陕西省广播文工团,先后任演奏员、作曲指挥、乐队队长、副团第等职。1972年入西安音乐学院进修作曲,1975年毕业回团;于1985年调陕西省歌舞剧院至今。
吉先生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板胡学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协会高级艺术指导、陕西省文化厅《扶持秦腔青年演艺人才专家小组》成员。是“秦派”音乐艺术的演奏家、作曲家,被誉为“西秦正声”、“西秦神韵”,曾于1981年陕西省音乐舞蹈汇演,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2004年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振兴秦腔20周年均获板胡独奏一等奖与作曲一等奖。他的作品在国家级重大文艺活动中曾多次获得各项奖励。
他创作并演奏了40余首秦风秦韵的板胡独奏曲。代表作有《秦川新歌》、《秦川忆事曲》、《看线戏》等。还创作了歌曲、舞蹈、影视、戏曲等其他大小型音偿作品2000余件,如《秦苑春》、《天宝轶事》、《王宝钏》等。撰写的论文有《从中国弓弦乐器的发展探溯板胡的渊源》、《个性·风格·特点》、《秦派板胡述要》等十多篇。特别是在《论板胡演奏的弓法艺术》一文中,独创性的率先提弓弦乐器运弓方法上气的运行和气感的作用;1984年他与同仁发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板胡专业学术会“陕西板胡学会”。为发展板胡艺术,特别是“秦派”板胡艺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吉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艺风是严谨的,他主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是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笃信“才气须骨气当先,艺品以人品至上”的哲言。他的艺术传略已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乐精粹》、《东方之子》等。(来源:《电影画刊》 作者:何华生)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