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的尺八在日本仍然流行,在国内却濒临失传,只因为它太难了。谈起尺八的传承,演奏家冢本松韵说:“古时候,中国人给了日本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应该一点一点地还礼,这是礼尚往来。”
位于定西路727 号的canart 本是一个颇有洋味儿的地方,高大的落地窗、三层高的透明玻璃展柜和乳白色的实木楼梯,都衬托出一种很现代的感觉。3月28 日,这里却完全按传统的日本风格来布置:落地窗挂上了竹帘,地面铺了竹席,放上竹垫,还搬来了茶具和一株樱花,因为晚上7点这里有一场尺八的专场演奏。
演奏尺八的人叫做冢本松韵,是日本尺八演奏流派之一“明暗对山流”的第四代传人。冢本和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999 年。那时,他在杭州拜“中国笛王”赵松庭为师学习循环呼吸法,当时已经77 岁的赵松庭希望冢本日后能将发源于中国却又早已在中国失传的尺八演奏带回来,冢本当即答应。两年后,赵先生驾鹤西去,此后的十年里,冢本每年自费到中国两次,义务教授,赠送尺八,从未间断。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男人对男人说过的话,要算数的。”
这十年来,跟随冢本松韵学习尺八的中国学生,前前后后加起来约有100人,最终坚持下来的却不到30 人。大多数人中途放弃的原因都是尺八太难。采访中担任日语翻译的殷勤今年40 岁,是徒弟中年龄最长的。他说,很多人跟随冢本老师学尺八,不仅是因为尺八好听,对尺八感兴趣,还被冢本的个人魅力感染。在采访的短暂接触中,除了严谨、守时等日本人公认的特点外,冢本的个人气质的确令人印象深刻。50 多岁的他身材偏瘦,背总是挺得很直,平头打理得一丝不乱,衬衣西裤毫无褶皱,白色的袜子纤尘不染,绝对“工于细节”。接受采访时,他极其耐心,很多问题怕记者不能理解,都会用不同的说法解释一遍。
“以心传心,鸣者自鸣”
整个演出过程中,身着黑色和服的冢本松韵没有任何表情和动作,只是闭着眼睛安静地吹奏。乐曲同样平静、淡定,没有忽缓忽急的节奏,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旋律,只是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轻盈而又神秘。
尺八是一种类似于箫的竹制管乐器,发源于东汉时期的中国,隋唐时成为主要的宫廷乐器,宋朝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之后,由于宋朝的社会动荡和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原造成的文化断层,使得尺八在中国渐渐失传,在日本却广为流传,而且形成了“琴古流”、“都山流”、“明暗对山流”等几大流派。
刚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尺八是一种法器。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时,就要在佛前献演尺八,在僧人们看来,献演尺八和献花、烧香、供奉食物一样,都是供养佛祖的方式,是法事的一环。这种传统至今也还保持着。而各种流派的尺八演奏中,“明暗对山流”所倡导的“万发自然、不事雕琢”,最能体现禅宗的精义。所以,冢本松韵常被京都的建仁寺、天龙寺邀请前去献演。他的尺八演奏确实能传递一种超越语言的禅意之美。
“明暗对山流”将书法术语引入到尺八吹奏中,他们称吹尺八有“楷、行、草”三种技法。为什么引入书法术语?冢本解释道:“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切入点。书法和尺八相像是因为:就书法来说,本来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要靠人把字描上去。如果事先想好了字的形状和构造,反而写得不好,只有在写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和表达才是最佳状态,所以对于书法来说,最重要的是笔和纸将触未触的瞬间,当你的笔尖碰到纸后,完成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同样,就尺八来说,如果你‘要吹好’的意识越强,就越吹不好尺八。如果你放弃了这种意识,回到原点,这个原点相当于书法中毛笔和白纸将触未触的瞬间,你如果从这里开始吹,就会发现当第一个音出来之后,之后的音都会源源不断地出来,这是一种用心直吹和表达的状态。因此尺八是没有固定曲谱的。”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