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有条件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进入国际乐坛的首选,中国扬琴家已具备了这个实力。中国扬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登上西方主流音乐舞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年鉴》主编李岩认为。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刘月宁感言:“我希望老师只教共性的内容,点拨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一个好的老师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越讲越复杂,那是江湖医生。尽量教给学生一些理念,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发挥个性。”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刘月宁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舞台实践。她说:“只有自己不断地进行舞台实践,才知道舞台需要什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扬琴教授,刘月宁已出版10张个人音乐专集,11部音乐教学系列专集。近期,刘月宁出版了在匈牙利举办音乐会的唱片,她还先后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及音乐演奏会,拍摄了“走进中国”等文化专题片,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向国际音乐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刘月宁最新出版的音乐译文专著《东欧扬琴音乐文集》,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
除了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日常教学工作外,刘月宁还担任国外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现在,刘月宁所教授的学生已遍及欧、亚、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各国相关的音乐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刘月宁还在全国成功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师生音乐会,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演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等都为其制作了专题音乐节目。
2005年,应捷克扬琴协会的邀请,刘月宁成为国际扬琴赛事史上的第一位中国评委;而她在京举办的6场师生专题音乐会系列,开创了中国扬琴专题系列音乐会的先河。2006年,为表彰她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匈牙利教育部及乌克兰Volyn国立高等音乐艺术学院授予其荣誉证书。2007年,她成为第一位率团赴墨西哥,参加拉丁美洲地区国际扬琴交流的中国扬琴音乐家。
对于人生,刘月宁有自己的哲学思辨:“我有两个理念:第一,我认为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永无止境。同时,人生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第二,因为我在国内外频繁地学习和交流,深受中外优秀音乐文化精粹的影响,我希望人们从音乐当中能够体会到对生活的感悟。”
谈及努力传播中华音乐文化,刘月宁坦言:“我认为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件表达情感的工具。对于民族乐器,技术很重要,但文化是核心。身为中国人,学习民族乐器,目标不应该是孤芳自赏。应该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带向世界,让我们的文化通过扬琴这个载体传播出去。让音乐真正成为文化的载体,这也是我今后努力投入的重要工作之一。”
刘月宁名片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扬琴学会副会长;美国密西根大学、乌克兰Lviv国立音乐学院、捷克P.J.Vejvanovsky国立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乌克兰Volynj民族大学荣誉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市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理事。2004教育部公派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音乐教育访问学者。
曾师从桂习礼、项祖华教授,并师从李祥霆教授研习中国古琴艺术,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多次在国内外各类重大音乐比赛中获奖。(来源:中华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