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讲到,做事做人都得有方向有目标。声乐教学也是有目标的。不管是哪一种唱法,美声、民族还是流行,只要进了音乐学院,就要加强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的学习。这四性是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培养的坐标。科学性^声乐演唱与科研、与医学是有紧密联系的。同学们进了大学之后,首先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这个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指发声器官要符合人体发声规律合理而科学的状态。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就掌握了歌唱的工具。有了科学的演唱方法之后,就可以驾驭很多高难度的作品,各类风格的作品。反之,在演唱时就会有挤压感,很不舒服,所以说歌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阶段,这种自然阶段是没有经过学习,喜欢哪个歌唱家的歌就模仿哪个歌唱家,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的不自然阶段,即学习方法之后有个不适应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新的科学的自然阶段。同学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非常关键。尽量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一年、两年、三年,或在毕业之前一定要掌握。有些同学在这个不自然阶段停留得太久,失去自信心,最后导致改行,不能唱歌。不自然阶段不易太长,在老师给你方法的时候,可能是要培养你一个喉咙打开的状态,把气息放下来,得到髙的位置,深的呼吸。我们歌唱者的乐器是声带,所以,能不能调控自己的发声状态,能不能调控我们的乐器,完全靠每一个歌唱者的智慧。如果有这个智慧,在老师的指导下,你能很快地掌握,很快地调控自己,让自己的发声器官服从大脑指挥, 服从自己的思维,去进行演唱。如果你懒惰不爱动脑子。可能再好的老师教你,你都很难掌握。
科学的发声方法就像数学解方程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是一定要掌握。科学方法在各种唱法中体现也是不一样的。在各声部体现是不一样的、在各种风格不同的作品中体现也是不一样的。美声、民族、流行这三种唱法训练发声技术的时候,是不同的。毎一种唱法体现又更不一样了。
所以三种唱法共性相同、个性不同。美声和民族的发声方法有相通之处,头腔共鸣的运用,髙位置的状态,喉垅打开,气息放下来。喉咙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喉头就稳定。关于喉头摆放问题,在男髙音和男中音中较为重视,我发现有很多男生为了让自己喉头稳定,就压喉头,压喉头唱出来就会显得傻,声音僵硬。唱歌是一个整体,全身心歌唱,怎样调整到最佳状态?还是要靠智慧,靠你的思维。让歌唱发声器官完全服从指挥达到一个美好自然演唱境界,还需把歌曲内容情感放到歌唱状态里^出来,打动观众,让别人喜欢听你唱歌。所以,思维永远要走在歌唱的前沿。在你张嘴唱之前,思想已经完全到位了,完全进入一种演唱状态。好的习惯是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将来你们走出校门,各个都是优秀的。不能依靠父母,依靠老师。父母和老师只是在你人生的初级阶段,给你指引方向,而不能决定你的成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培养了一些学生,在三种唱法中,确实也频频获大奖。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在北京,首先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多学生水平比较高。当然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荽。同学们一定要跟老师合作,这个合作不是听话,是要有心与心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摩擦,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所以我在给学生]:课的时候,首先我要培养他善于动脑经,会学习,掌握好的方法。同学们不能盲目地学习。有时老师状态也会不好,同学要善于观察,要善于发现。"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
民族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跟美声教学有着区别。美声唱法是来自于意大利,意大利在17世纪时经济复苏,带动了文艺复兴,产生了歌剧和美声唱法。美声演唱更强调规范性,整体性,共鸣腔的使用。民族声乐的演唱首先要继承传统,吸收其优秀成果。加上国内外优秀的演唱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性。有人说:"中国民族声乐科学的演唱方法就是美声的发声加上民歌",我认为这样讲是极不负责任的。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各戏曲品种都有科学的演唱方法。在我的声乐教学中我经常拿京剧演唱来比喻声音一条线,这个一条线很重要,不管你是哪一种唱法,开得多大,共鸣腔用得多大,这一条线就能让你的声音美。所以民族声乐,首先是继承,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向风格学习,加上外来优秀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演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