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有56种不同的演唱特点。有56种风格浓郁的民族声乐作品、素材。所以说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也代表着中国声乐的科学性。
流行唱法与美声民族有共性存在。喉咙都要打开,气息放下来。流行演唱,应该说方法给一点点就能滋润,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强调的是音乐感觉、作品的特色和风格。乐感非常重要,不需要共鸣腔演唱。我常拿三种唱法用距离来比喻。美声演唱,共鸣腔使用得比较满,管子用得比较长,声音传远,能够传100米远的话,民族演唱能传50米,而流行演唱是耳边语。因此,流行唱法一定得有话筒,话筒是它第二个噪子。
在演唱中,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喉咙打开、喉头稳定。那么喉咙打开多大是开?喉头到底放在哪个位置是对的?这些都因人而异。喉咙不挤不紧就是打开,过了就是撑,撑嗓子和喉咙打开不能划等号。所以歌唱者,一定要有辩证思维。演唱的髙位置,要与气息的低位置相结合。当唱到最低音的时候,要想到挂髙位,要想把声音唱得强打得远,就得把它吸回来,放在共鸣腔里,共鸣腔得到震动了,声音才强。如果白着往外喊,自己听着声音很大,可是这个声音不传远,没有持久性,没有耐力性。歌唱就是一个平衡,唱的舒服就对了。
科学的演唱方法,在每个人身上、每种唱法、毎首不同风格作品中的体现都是不一样的。掌握了歌唱的工具才会感受到演唱的艺术感染力。反之,就是白开水一杯。
从教30年来,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学了20年,同时在中国音乐学院兼职教授20年,现在我正式回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我看好中国音乐学院教学的平台、生源、学术氛围,这是培养髙精尖专业声乐人才的髙地。多年来一直在三种唱法中教学总结研究,得到了相互繁荣与发展。我认为,没有高低贵践之分。流行演唱要加强民族性,文化性。美声演唱要加强民族性,时尚性。民族演唱,要加强科学性,时尚性。
我也教了一些原生态的歌手,像蒙古族的萨仁呼,藏族的索朗旺姆,还有彝族的阿鲁阿卓。我很看好他们。在教学中,完全是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一歩步发展的。很多流行演唱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获奖,他们演唱的作品是与国际上的一些最时尚最前沿的演唱元素相结合,融入中国民族色彩风格比较强的声乐作品。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要发展民族风格与个性。外国人没听过,觉得好奇新鲜,实际上通过比赛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元素。
再一点,参赛选手选择作品应体现较强的地域性,我最近也是到了多个地方讲座,我发现外地很多歌手选择作品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奖赛歌手唱什么就跟着唱什么,把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给丢了。我非常希望地方歌手选择本地域特点风格的歌曲,要扬长避短。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地域的才是中国的。不要流行什么唱什么,给自己定位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文化性包含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学修养、美学、风度、气质、审美。搞声乐的同学,喜欢睡懒觉,理由是养嗓子。我认为除了睡觉之外,可以多看书,修养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全面素养的人才。
歌唱的时尚性代表着各个时代最前沿的文化精神。我们既要体现时代,更要强调时尚。我认为声乐演唱最高境界是"好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