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师的耳朵最关键
"惟受过训练的耳朵才是有力的证据。11这是十八世纪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的至理名言。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大师沈湘说:"当老师要紧的是要有一副好耳朵",这是声乐教学"能不能成功的关键"。著名的声乐教学家金铁霖先生说:"声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的对与错。,根据多年教学的体会,我深切的感受是,教师训练有素的耳朵在声乐教学中最为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作为学院或学校的声乐教师,不会只教一个学生,而是要教许多的学生,一届又一届,一茬又一茬。这众多的学生当中,毎个学生的发声腔体都各有不同。应当说,有多少个学生就会有多少种声音, 从来没有两个学生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当声乐老师指导学生发声训练时,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声音,假如老师没有一副灵敏的耳朵,听不出学生声音的区别,听不出哪里对哪里错,就无法有的放矢,进行对症下药的具体指导。教师通过教练、教唱要改变学生声音概念使之更加科学化的最终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第二,就一个学生而言,他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以前,少男少女的声音可塑性是很强的。对于一个学生的不同声音,当老师的要善于听,听后细心分析,哪种声音是其最本质、最自然、最好听的,并以音乐洞察的识别力加以比较,给予点评定型。教师这种点评和指导性的意见,往往关系到这个学生终身的艺术生命。而声乐教师这种正确的指导,正来源于其灵敏耳朵和丰富的经验而作出的准确判断。
第三,声乐教学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要求声乐教师有一副具有音乐素养的耳朵。如果二者不能得兼,宁愿声乐老师有一副会听的灵敏耳朵。在课堂上,老师话少没关系,只要耳朵好,会听,让学生试唱,然后毫不犹豫地对学生说:"好,这样唱就对了,以后就照这样唱,
因为……”或者恳切地说:"停,这样唱错了,发声方法不对,原因是……”怕就怕老师的"理论"很多但耳朵不好,分辨不出学生声音的对与错、好与坏。这样,老师越教,学生越糊涂。最糟糕,最不称职的,是老师的耳朵听辨能力差,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又太多。
第四,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生练好嗓子,但嗓子的控制和调整更多来自耳朵;声乐教学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生唱歌时音准要好,但音准不好主要也在耳朵上,因为声门的活动更多的是凭耳朵,以及共鸣状态和自我感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音乐的耳朵是声乐教师专业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