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声乐教师的耳,是搞好声乐教学的基本条件;对耳朵强化训练并注意听觉积累,是声乐教师提高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基础工程和基本建设。
练耳的步骤和方法
视唱练耳本来就是声乐教学的一门课程。但要培养髙级的声乐人才,还需要对学生练耳有一个具有理论髙度的深刻认识。要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听觉技能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发展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听觉训练必须得到音乐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持。美国加州著名的医学博士莫顿库珀曾经指出: "歌唱家直接嗓音自我调理康复的成功,有赖于一副有训练的耳朵。^ 同时,具有训练有素的耳朵,歌唱者自己才能像听众一样客观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从声乐理论和歌唱实践来说,经过训练获得的灵敏耳朵对学生一生的音乐生涯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和任何技能一样,耳朵的训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可盲目从事。
首先,要多听。听,是非常重要的。离开听,练耳就是空话。多听,就是经常听,反复听,多听,就是男女各声部都要听,中国的、外国的都要听,多听,就是听演唱,听录音,同时注意看录像口型和演唱状态等等。听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能分辨出好坏来。哪个好,好在哪里;哪里差,差在何处,耳朵里有了听觉积累,有了标准,也就有了辨别的能力。耳朵的鉴别标准从哪里来呢?只能从自己亲听而来,而.不能从书本中来,也不能从他人口中的结论而来。
其次,要多练。这里的"其次"和上一自然段的"首先"是行文表述的需要,决非实践中的先后程序。实际上"多听"和"多练"应当同步进行。练和听一样,要常练,反复练。练什么呢,练嗓,练声,然后用耳朵听自己的声音。听自己与听别人不同,听别人,相对容易些, 而听自己则要困难些。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从自己口腔直接发,出的声音自己听了觉得又尖又亮,但别人听了感到声弱音小,传播不远,由口腔、胸腔、咽腔、头腔共鸣而发出来的声音,自己听着沉闷,但别人听了感到声如洪钟,传播广远。要练到自己的感觉与听众的听觉是一致的,那你的耳朵的听力就算到家了。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初练阶段,最好请有经验的老师用一对客观的耳朵指导帮助。好声音要练, 要磨,但最后只能用耳朵去判断。
第三,要感悟。多听,多练,耳朵里的听觉积累逐渐积累起来了。在这个基础理上,最需要的是多思索、多品味、多比较、多归纳,这就是感悟。感悟的过程,即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经过对听觉积累的提炼而获得知感,演化为学生自己听力的技能,同时对声乐理论进行应证、充实。当学生能理性地、正确运用自己的听觉能力指导自己发声、演唱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位学生有一对训练有素的音乐耳朵,经过他的刻苦训练,他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