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CD专辑中的钢琴伴奏版《水乡谣》,共52小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为分节歌形式||:AB:||,第三部分以B为主体,只是在结束句上进行变化而构成了全曲的终止部分,使全曲构成了ABABB',的结构形式。
经过曲作者匡学飞教授调整后的歌词,从音乐及演唱角度而言,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衬词的加入
除了抒情乐句的歌词"哎"之外,其它句子中间的过渡性衬词有"呀"、"啊"、"哪"三个。总体而言,闭口音韵母的歌词后面使用的是"呀",开口音韵母后面衬的是"啊",前鼻音韵母的歌词后衬入的是"哪"。演唱者需要明白,这些衬词的选择是有其语言依据的,是为了演唱时咬宇吐字的顺畅,因此不能自己随意改变。
第二,歌曲句子内部局部歌词的简化与重组
歌曲中B部分的歌词,由曲作者采集于前一部分的五句歌词之中,同时又创造性地给予了颠倒、拼接,从而以其密集、紧凑的结构,打破了原有歌词结构的平衡,为音乐的发展形成了内在的文学动力。
第三,整体歌词的有机扩充与逻辑平衡
作为文学形式的两段歌词,每六句,较为方整。曲作者根据旋律发展的需要,以其前五句歌词的重复性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段落(A),然后,通过一个感叹词"哎"及相应的婉转起伏抒情性乐句,引入歌曲的第二部分(B), 同时用上述重组的密集歌词及相应的旋律形成推动力,构成音乐上亟待解决的音响矛盾,然后再以文学形式的第六句歌词构成舒展的旋律,唱出丰收的喜悦,形成全曲的髙潮。
此外,曲作者在歌曲作品中,还专门标注了必须按江汉平原地方语言演唱的字,如“堤”要唱为“tí”、“绿”要唱为“lóu”、“荷”要唱为“húo”、“路”要唱为“ lòu”、“菱角”的“角”要唱为“ ɡǔo”、“白”唱为“ bé”、“芦”唱为“ lóu”。这些方言音调的读音要求,也为歌曲旋律的发展提供了语言逻辑依据,极大地突出了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
《水乡谣》旋律流畅、舒展,风格甜美、明朗。歌曲以江汉平原方言声调为素材,巧妙地融入地方民歌和花鼓戏音调,同时加入升fa、升do等临时变化音,使调式游移,形成不稳定因素,推动旋律发展。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和柱式琶音和弦为主,营造水波荡漾的气氛。前奏响起时,演奏者脑海里应该浮现出一幅水乡美景,要把生活中与之相关联的场景展现在自己的眼前。"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的音乐作品的内涵及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2]
第一部分(A)为前24小节,两段歌词均由五个句子构成。
在演唱第一段歌词的第一句时,要怀着喜悦的心情,将声音向前唱,用甜美、明亮的音色。依照江汉平原方言音调的特点,"金灿灿的大堤绿茵茵的柳"的旋律均作切分音节奏,因此演唱时,重音一定要做后移,以形成特定的韵律。"柳啊"作渐强处理。
"鱼儿滩头跳"中的"跳啊",要用说话的语调,唱成前断后连。"撒下大网网春秋"这一句的旋律均在高声区,演唱者要松开喉咽控,声音竖起来,上挂下叹、使歌唱管道通畅。
第21至24小节,歌词两次重复"网春秋"。第一次处理成弱唱, 第二次强唱至"秋"字后再渐弱。
演唱第一部分第二段歌词时,在情绪处理与第一段歌词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从歌词的方言音调角度,有一个现象需要演唱者特别注意:曲作者在第6小节对"红殷殷的菱角",在第9至16小节对"黄亮亮的稻穗呀像金哪钩啊,家家编芦席呀船儿采香莲哪,水乡小伙真憨厚"和第19 小节至21小节对"多温柔",采取附加行谱的形式,对歌曲的旋律略有变异地进行了调整。其原因正在于曲作者对歌词每个字方言音调的认真研究与细微差异性反映,因此,表演者必须严格按照乐谱所标示的旋律进行演唱,否则不仅失去了特有韵味与风格,而且也将损伤曲作者的审美追究。
歌曲的第二部分(B)共15小节,从第25小节开始到第39小节结束。在前文分析歌词特点时,已经阐述了该部分作为全曲的转折与高潮,所具有的内在动力。从音乐角度来看,该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对比,其特点也十分明显。
第25至30小节的两个乐句由衬词"哎"组成,如果说在第一部分歌曲旋律上出现的升fa、升do是由于地方语言的需要而做的依字行腔性临时变化的话,那么此处的两个乐句,第一句全部用升fa,第二句全部用还原fa,则是曲作者有目的的精心设计。fa的变化,使旋律出现调式的交替对比,为音乐进入再次的转折提供了必要的铺垫与准备。对这一过渡旋律,要将第一句唱得高亢明亮、第二句唱得柔美委婉,音量上虽有控制,但气息一定要流动,高音的演唱要积极抬起上颚,咬字清晰趣确,避免将母音因延长而唱变形。
紧接着的第31至32小节是两句非常密集的歌词:“大堤金灿灿哪岸柳绿茵茵,鱼儿跳滩头啊湖水清粼粼。”两小节、每小节四拍要演唱二十多个汉字,从旋律发展的角度通过改变节奏打破了既有的平衡,增添了音乐向前发展的动力;从演唱角度而言,—方面字多腔少,要求演唱者必须在咬字吐宇上下功夫,用说话的语气将每一处场交待清楚; 另一方面,此处旋律音调上下起伏,演唱者必须保持气息的稳定,避免将呼吸的支点提高而出现挤压的声音。此外,从情绪控制来说,演唱者要做到胸有成竹、快而不乱,切不可因为节奏的改变和字多腔少的情况而出现拖节奏或抢节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