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由松到紧、旋律从腔多字少到腔少字多的动力性发展之后,音乐从第33小节到第39小节逐歩进入全曲的阶段性终止,恢复腔多字少、旋律婉转的风格。因此,在33小节至36小节演唱"鱼儿丰收歌儿也丰收"时,要巧妙地利用休止符,将气息下叹,使此前急速的语气舒缓下来,边叹边唱。"歌儿"两个字要控制音量,加入适当的假声、柔美地唱出。在演唱第二部分结束句(37至39小节)重复"歌儿也丰收"五个字的时候,演唱者要发自肺腑地唱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与前文所述演唱第一部分第二段歌词时,需要演唱者特别注意的现象一样,在演唱第二部分第二段歌词时,从31小节开始到33小节的前两拍,曲作者也依据歌词的方言音调特点,采取附加行谱的形式,对歌曲的旋律进行了局部调整。而此处又恰恰是歌曲腔少字多的地方,而且还存在旋律大跳与临时变化音出现的情况,因此,建议表演者先放慢速度,严格按照乐谱所标示的音高将旋律唱准、唱熟,以免造成音高有误、节奏错乱、风格走样或气息上提、声音挤压等不良现象。
此外,由于唱完第二部分第二段歌词,音乐将进入第三部分——几乎是第二部分歌词与旋律的原样重复,因此,作为歌曲的段落性高潮,在演唱时一定要稳定呼吸、适当控制情绪,为音乐进入第三部分,也就是全曲的髙潮演唱做好必要的铺垫和预备。
歌曲的第三部分(B')仅13小节,从40小节到全曲结束。其中41 、节至46小节是歌曲第二部分第31至36小节旋律及第二段歌词的原样重复,其后旋律进入结束句,用八度音程大跳和级进下行唱出"也"、"丰"二字之后,再次在高八度音上唱出"收"。其中的八度音程大跳,演唱时气息要稳定、流畅,力求使声音极富穿透力,唱出辉煌的髙音,及其所蕴含的丰收喜悦之情。
总之,匡学飞先生创作的歌曲《水乡谣》,从歌词的处理开始,作者就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地赋予了它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歌曲的旋律以江汉平原的方言音调为依据,依字行腔,同时又通过使用变化音形成离调及调式交替的效果,既增强了音乐的内在张力,同时也构成了全曲平稳的段落结构。演唱这首歌曲,需要认真把握每个字的读音和每一旋律变化的方言音调基础,对音乐既需要有局部处理,同时也需要对全曲的演唱有整体的设计,这样才能保I正歌曲演唱的完整性,准确地体现歌曲的韵味及与江汉水乡的地方特色,展现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 关于《水乡谣》的音乐分析及对词曲作家创作过程的研究,本人认为是一个较为经典的案例,拟以专题的形式另行展开相关工作。
② 本文所分析的钢琴伴奏版《水乡谣》是1996年的修改版本,其音响制品详见《一首桃花——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曲目演唱专辑(II )》。需要说明的是,该版本与《声乐教学曲库/中国作品第7卷》所收录版本并非完全相同。
参考文献:
[1]余惠承.一首桃花一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曲目演唱专辑(II ).[C].广州:中国唱片广州公司,2008.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205.
其它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中国民歌赏析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3]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储声虹,徐朗,余笃刚.声乐教学曲库,中国作品第7卷[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