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上三种方法练习的时候,最好用连音来演奏,这样可以有效的练习手指按孔与抬指的准确性。
由于音阶练习的枯燥,练习时注意连贯性与速度,在保证连续、准确的前提下,速度越快,说明熟练程度越高。
节奏的准确性
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节奏的准确与否与手指练习的到位与否有必然的联系。
节奏通常是指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组合起来形成的有鲜明特点的音群。常见的节奏有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大切分、小切分、连续切分、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等等。演奏各种节奏时,特别需要各手指间的灵巧配合。
节奏必须是作为专门的一个课题来进行练习的,通常教材里会提供一部分节奏练习曲,也可以在乐曲里寻找一些有特点的节奏型来加以练习和巩固,逐步培养内心的节奏感,运用这种节奏感去检验手指的练习是否已经练习到位,以便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二、主要靠运指来演奏的常用技巧。
掌握好了音阶,我们的手指就可以做有一定音乐效果的常用技巧了,包括打音、叠音、波音、颤音等等。
先来了解一下各种效果之间的区别。
打音:在某个音开始的时候以极快的速度向下一个音孔(二度或三度)增加一个装饰音,增加的这个装饰音几乎不占本音的时值。演奏的时候,手指要高抬,外形上比较夸张。打音通常运用在慢速的、平行进行的音符中后一个或后几个音符上(较少运用在下行)。
叠音:在某个音开始的时候以极快的速度向上一个音孔(二度或三度)增加一个装饰音,增加的这个装饰音几乎不占本音的时值。演奏的时候,手指要低抬而且快速关闭音孔,手形外形上比较隐蔽,不注意的话,是不容易发现。叠音也往往出现在慢速乐段里上行的音乐进行中。
打音与叠音的音响效果与前倚音的音响效果有较大的区别,打音与叠音在听觉上几乎听不到加上的装饰音但又明显地强调了被修饰音,而倚音则能听到明显的装饰音,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装饰音过渡到本音的时间长短上。
波音:分为上波音和下波音,葫芦丝上应用的上波音比较多,我们以上波音为例,即在某个音开始之后很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打开上方音孔并迅速关闭,从而产生了上波音效果。波音效果通常为二度或三度波音。波音效果必需从本音开始,打开上方音孔后再回到本音,从听觉上能感受到出现了3个音(或5个,通常为单数),比如:1的上波音,实际的效果应该是121或12121,但时间上是有区别的,前两个或前四个通常是非常快的,时值很短,最后一个才是本音,时值稍长。适当的运用波音效果,可以增加乐曲的跳动感。
颤音:连续的波音效果即为颤音效果。比如四分音符的1的颤音,实际效果至少应该是12121212或121212121,至少有八个音以上出现,如果是二分、全音符或八分音符,则需要增加或减掉实际效果的倍数。演奏颤音时,特别要注意与下一个音之间的连接,要求在下一个音出现之前,手指一直是均匀、连贯、持续的颤动着。较好的颤音效果能为音乐增添非常活跃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