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对比打音与叠音共同点与不同点,波音与颤音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了解这些对于掌握这几种常用技巧是很重要的,可以指导自己的练习,不至于走弯路。
以上几种技巧它们的共同点是速度比较快,那么对手指的要求就是要快速、准确而富于弹性,颤音还要求均匀、连贯、持续时间长。
指振音(虚指颤音):是指通过运用手指在音孔上方或音孔边缘上下连续煽动而产生的音响效果。指振音分为本位指振音与下位指振音,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是下位指振音,即开孔的下方一个音孔(低一个音的音孔)上做连续的手指振动,有人也打隔孔打音。这个技巧不难掌握,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每次煽动不能将音孔全部盖住,而是仅仅触到音孔边缘,通常不超过三分之一;二是手指煽动的频率不要过快或过慢,需要适度,注意用耳朵去听,仔细辩别最佳的音响效果。指振音通常运用在有傣族风格的乐曲中,在这种风格的乐曲里,往往在超过一拍的音符上运用指振音,偶尔也用在八分音符上,但较少运用。如果不是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指振音应该慎用。
滑音:滑音效果是指由一个起始音开始不间断地升高或降低到另一个目标音出现的音响过程。滑音演奏中手指的运指非常关键,一个音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滑动过程,主要靠手指来完成(也需要气息配合),练习滑音特别要注重过程,因此,一开始只有慢练,手指慢慢抬起或按下(越接近目标音越慢),感受起始音到目标音变化的整个过程,慢慢熟练以后才能将滑音演奏到位,快速滑音时也才有滑音的味道。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滑音最常见的是三度滑音,因此,在傣族风格的音乐进行中,几乎所有的三度连接都可以使用滑音效果(速度不太快的乐段),二度、四度、五度滑音也有使用。
三、运指与音乐的准确性、连续性的关系。
运指的准确性主要是指是否形成条件反射,即某个音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法必需相当熟悉,最重要的是手指必需要有弹性(打开或关闭)。没有弹性的手指在打开或关闭音孔时,总是不够准确的,或早或晚,因此在演奏乐曲时,总有些力不从心,就与手指的弹性不够有关。
运指的连续性问题,一般来说是手指持续的、长时间做相同或不同指法的过程,手指没有练习到位,可能在某个指法上仅能保持一两次重复,重复的次数一多就会不听使唤,因此,在某些指法的组合上,尽量反复做练习,用大量的练习来稳定自己的运指动作,这样才能保证在乐曲中遇到相同情况时不至于反复出错。
手指练习总的来说比较枯燥,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时间加以练习,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整体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