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七交响曲》的创作理念——宽泛性
纵观《第七交响曲》的创作,我们看到,作曲家既不排斥古典传统,也不拒绝现代风格。在创作理念上采取了一种宽容的心态,汲古纳今,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作品跨越了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分野,将传统的调性手法和旋律结构同20世纪风格融的极为自然,走出一条能为当代听众提供雅俗共赏作品的创作道路。这种宽泛性的创作理念,印证了英国音乐学家莫卡纳1944年所预见的:“未来的音乐将会是既有古典体系那种调性清晰与逻辑性,又有纯半音主义所赋予的那种自由和范围宽泛的表现方式。同时也预见了音乐艺术在经历20世纪剧烈的变革后,在多元化态势的今天,“作曲家仍把浪漫主义的传统音乐语言与新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利用过去已经积累的新的表现手段结合传统音乐语言进行创作,重新写起有调性的音乐,或至少不再坚持无调性。”这种宽泛性的创作理念,更加趋向于综合性与多样化,作曲家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施展他们的才能和想象力。
在20世纪的音乐常常为理念和宣言所驱使,似乎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普氏是一位不为别的、只为写音乐而写作的作曲家。他一生迷恋阳光,曾经以“您对阳光有何见解?”来提问他的一些朋友,问题充分反映了他的性格。巴尔蒙特称他是“阳光富翁”,而指挥家费舍尔贝格则写道:“亲爱的谢辽莎,您和您的音乐就像是阳光”。而罗杰日斯特拉文斯基也形容说:“的确,普罗科菲耶夫的阳光是多样化的,他的音乐鲜明如阳光,温暖如阳光,他就像阳光一样照射着大地。”《:第七交响曲是一部“阳光”交响乐,它以其高度的艺术魅力为普氏的创作生涯做出了光辉的总结。作品高度的抒情性、宏伟的史诗性、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性等等,这一切在“无旋律的2O世纪”开出赞新的旋律风格的灿烂花朵,使普氏的《第七交响曲)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