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获得良好正确的起音,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方法。它的心理程序则是“一腔儿、二气儿、三声音”。也就说,先把腔儿准备好,然后在腔里用气儿唱:从上到下,整个腔体是在“吸着唱”的感觉中松弛地张开。腔里的劲儿是向外的、是虚张的、是松开的。有了腔体良好的歌唱状态和受控制的呼吸,就可以在谐调、平衡的状态中歌唱发声了。歌唱发声时,歌唱者的注意力首先不能完全集中在声音上,绝不是用声音去唱声音。心理上必须先注意整个腔体,这就是“一腔儿”的含义。
有了腔儿之后就要注意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是“吸着唱”还是“呼着唱”?感觉气儿是向前还是向后、向上还是向下?用哪一种感觉唱最舒服?唱的效果最好?这就是“二气儿”的含义。歌唱者唱出美妙的歌声,应该像技艺高超的小提琴大师用一把共鸣效果最好的小提琴那样,先要准备良好的共鸣腔体,再象大师以娴熟的技巧在琴弦上拉弓、运弓,演奏出奇妙的音乐那样去运用呼吸技巧,于是美妙的歌声便产生了。其实,歌声与琴声原理同出一辙。所以,声音是演奏、演唱的客观效果,美妙的乐音来自美妙的乐器和美妙的技巧。这就是“三声音”的含义。
⑵、稳定喉结的发声练习:
①、 练习要领: A、用“又吸又叹”的感觉发声。在起音之前和发音过程中心理上想好一条声音的管状通道(位于口腔后面的咽腔这根管子里)。B、保持吸气状态。发声时感觉喉结向胸口发声位置下沉、下降。喉底“管子口”微微张开。C、短促而有力的喘气感觉,让气息碰响发声位置上的“嗓子恨儿”,唱出富有弹性的a的断音。D、到高音区时,感到喉结下方的“管子口”有一种扩张力,这是环甲肌向下收缩时拉住喉结的力量,于是在胸口产生了演唱高音的支持感。
②、练习要领:A、这是一条大音程的练声曲,音程较宽。当音高上行时,始终保持平静、松弛、兴奋、积极的心理状态。“用松弛而又兴奋的心情,迎接高音的到来”“感觉高音不高,越高越容易”这是在歌唱发声时,使喉结稳定的心理保障。B、发声时,只有共鸣腔体里的音响,却没有声带闭合用力以及喉部用力的任何感觉。C、发声时,始终要保持胸口的通气感,音越高,气越大。
③、练习要领: A、要求每一个经过音的音符都由心里唱出,好像是“用一样的感觉、一样的气息、一样的劲儿来唱所有的音”。这是气息与喉结稳定的重要方法。B、“音高上行时,心里想着往下唱”,“音高‘上台阶’,感觉‘下台阶’。”寻找歌唱发声的“声门适度感”与稳定喉结的感觉,是演唱技巧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声门如同“关口”,如果,声带充当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士”,就绝难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一通百通,一顺百顺,一旦声音出了毛病,歌唱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声门与喉结是否出了问题。无论是学唱或是教唱,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