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音乐人才,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的训练;而检验音乐人才培养的成果,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才能体现出来。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把基础训练和艺术实践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并按照音乐教育早期成才的规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应该出成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即创作、表演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成绩。
1、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本科教学中永远放在第一位
中央音乐学院历来把专业课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本科教学的第一位。这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任何时候不能动摇。学院在教学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充分体现这一特色,这是中央音乐学院人才辈出的重要保证。
2、基本乐科、作曲理论和音乐史论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内容牢不可破
专业音乐教育除了重视专业技能教学以外,还应重视帮助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和体现音乐艺术创作规律和发展规律的各种理论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视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等基本乐科的教学。尤其强调作为掌握听觉艺术的基础训练——视唱练耳的训练。作曲理论中的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以及音乐学领域中的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学等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视的教学内容。我院拥有一批在这些领域中的全国范围内的领军人物和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把艺术实践看作是实现专业提高和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专业音乐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实践教学才能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我院十分重视实践课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把它们纳入学校的学分管理。除了合唱、重唱、室内乐、管弦乐等实践课程外,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舞台演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院声乐歌剧系就排练演出了歌剧《绣花女》、《费加罗的婚礼》、《伤逝》的全剧,近年来又排练演出了《茶花女》、《魔笛》、《狄多的仁慈》和《蝴蝶夫人》等歌剧全剧,这在全国音乐院校中是少有的。我院管弦系、钢琴系和民乐系也通过大量的演出丰富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舞台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了终身难忘的舞台经验。作曲系、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音乐科技部的学生也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参加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4、遵循音乐艺术的教育规律,强调学生时代出成果
根据音乐教育早期出人才的特殊规律,我院十分强调学生时代出成果,尤其是大学本科时期,学生必须显示出专业才能,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产生影响。建院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学生在校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无论是表演、创作、制作,还是理论研究,都有丰硕的成果。建院以来,我院师生共获国内外各类奖项2405人次,其中音乐创作奖401人次(国际57人次),音乐表演奖2004人次(国际467人次)。1985年以来,学院共获科研成果奖107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81项。
(五)音乐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音乐思维的独创性和对音乐理解的超越性上,其根本前提是对音乐及艺术和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音乐实践的各个环节有一个整体把握。中央音乐学院倡导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三结合的课程结构与创作、表演和接受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智性上有广博的学识,在感性上有广泛的体验,在理性上有清晰的思维。如此之下,创新精神就自然形成,创新作品和创新理论就不断涌现,创新性的表演艺术也层出不穷。
(六)艺术的心理源泉是想象力,科学为它提供梳理的方法;科学的心理源泉也是想象力,艺术帮它唤起超越的认知。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穿针引线,使他们共同培育人类的创造力。这就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伟大之处,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音乐艺术也同样需要科学的培育,需要从科学的思维中寻找音乐艺术的逻辑规律,也需要通过科学想象的途径帮助音乐的想象打开超越之门。假如说科学思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传统办学中仅仅是隐含在其中的话,那么在学院的当代发展中;科学思维却已成为学科创新的动力和艺术想象的新源泉。
三、管理理念
(一)宽松的人际环境和严明的管理制度,常规管理的原则性和特事特办的灵活性,是两对相辅相成的管理关系。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形成一个既和谐美好,又人人自觉;既公平正义,又不拘一格的管理体系。中央音乐学院历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凝聚力和荣誉感的形成,正是由于有这种管理理念下的管理体制。
在管理上,学院始终坚持“宽松的人际关系和严明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学院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它是超越人际关系的执行法规;另一方面,在处理法规以外的行政事务时,学院又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协商。学院领导一贯反对无事生非,提倡正义、坦诚。久而久之,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管理风气。
(二)改革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教育改革必须在保持良好的传统之基础上,才能赋予其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中央音乐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始终抱谨慎的态度,并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迈进,保证学院各项工作长期稳定。
1、教学改革慎重而深入,步骤清楚成效明显
在改革的问题上,我院历来保持十分冷静的态度。尤其在教学改革问题上,学院始终坚持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鲜活性。我院的教学改革步骤清楚,操作谨慎而扎实。比如:自1985年确定了本科教学学年学分制教学方案后,以后每次教学改革,都在原来基础上逐步完善;1986年根据新的教学方案,全面修订本科教学必修课的教学大纲;1995年对执行了十年的教学方案进行修订,主要内容是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进一步体现学分制的优越性;1998年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全面制定选修课的教学大纲;2003年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共同史论课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2007年将实践课正式纳入学分制教学方案,并对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
2、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的方针
在对待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学院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我院内部管理体制从科研体制改革开始,再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最后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这过程中,教学改革始终稳步进行,并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优良的教学质量。
四、人文理念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于它牢记先辈的丰功伟绩,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在于它不忘创业者的代代辛劳。继承先辈、薪火相传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一。学院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之基础上的;只有学习前辈和继承传统,才会有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局面。
学校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没有传统也就没有当代。假如在办学的问题上割断历史,将会断送学校的前程。中央音乐学院在学术上始终保持优良的传统,在人格上始终不忘前辈的创业。正是这种办学理念,才使学院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是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的精神支柱。中央音乐学院从建院数十年以来,学院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大家庭。学院有极强的凝聚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学校的利益,大家也都会挺身而出。文革期间,为了保护学校的图书馆和文物,广大教职员工不畏政治压力,挺身力保。学校即使遇到强大的外界影响,依然能依靠凝聚力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1989年“六·四”风波过后,中央音乐学院是北京市高校及全国艺术院校中最早恢复正常教学工作的学校之一;2002年“非典”袭击北京及全国时,中央音乐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维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毕业班顺利完成毕业考试。学院也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每一名教职员工和校友都不允许外人诋毁学院的荣誉,因为中央音乐学院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在中央音乐学院流传着一句话:“谁干事支持谁,谁阻挠别人干事反对谁”,这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气,它消除了无事生非的恶习,排除各种人际关系上的干扰,充分发挥了每一名教职员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