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克罗诺斯”的精诚合作,给吴蛮带来了更多的收获和机会。在德国表演期间,特里·瑞里正好也在当地演出即兴钢琴,他们在一家四川饭店吃了顿饭,就此认识。2005年,瑞里专门为吴蛮和“克罗诺斯”创作了《琵琶弦乐五重奏》。在去维也纳演出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作曲家菲利浦·格拉斯,这位极简主义音乐大师立刻爱上了琵琶特殊的声音。他先后为吴蛮创作了室内歌剧《声之歌》、琵琶五重奏《琵琶五行》,以及琵琶协奏曲《猎户座》—2004年,吴蛮代表中国艺术家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对该曲作了世界公演。
吴蛮的迅速走红,不仅引起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导演李安也注意到了她,他让吴蛮在电影《喜宴》、《饮食男女》中,参与电影配乐的部分演奏。此外,她在波士顿的各个大学里,还定期开设有关琵琶演奏的讲座,由此她与同样活跃的大提琴家马友友结识。1999年,中国前总理朱钅容基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会晤期间,吴蛮与马友友受克林顿之邀,走进白宫演奏。同年,马友友推选她获得加拿大格林·古尔德新人奖,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并且是非西方器乐演奏家。她还与马友友共同组建了“丝绸之路”音乐计划。
刘索拉—78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员,在一次采访时曾对吴蛮有如此评价:“她识谱特别快,无论给她什么谱,都能马上弹出来。有些搞民乐的,对五线谱有认识障碍,可她没有,而且,不管是什么风格,她都能适应。音很精确,感觉也对。”吴蛮说:“我是比较幸运,我的性格和实力让我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师们合作。”
2006年,由陈怡作曲、吴蛮演奏的作品《上古之舞》,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艺术版用整版篇幅报道吴蛮的音乐成就。“甚至在相对落后一些的阿肯色州,都会发来邀请,让我们过去演出。”吴蛮说,“这是一部由多媒体、中国古代书画与器乐演奏共同组成的舞台作品。其中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髓,包括唐诗、书法、瓷器,这对正处‘中国热’的美国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East Meets West
自从在美国成名至今,吴蛮已获得诸多荣誉和数个“第一”,但她最看重的,还是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女子学院颁发的研究学者奖,在这一年的研究期间,吴蛮的视野不局限于音乐本身,她更多地接触了科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领域。“我现在所做的,便是致力于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或者说人们对它的新印象。我不想自己仅仅是一名音乐家,那就是为什么我在许多领域担任角色的原因。我知道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我非常享受。这就是音乐家应该做的,我愿意做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人。”吴蛮说。
事实上,在最近几年内,更多的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走出国门,开始与不同音乐领域的艺术家合作。2006年上海爵士音乐节期间,皮埃尔·法瓦(PierreFavre)的爵士五重奏便与中国琵琶演奏家杨静进行过合作。二胡演奏家马晓辉也与美国钢琴家进行过“中西方音乐对话”。各大洲之间的音乐交流与融合,成为世界音乐领域的大潮流。
作为第一个签约全球最大古典音乐艺人经纪公司ICM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吴蛮的琵琶艺术,已获得外国人的肯定。不过,也有人质疑她的成就,认为再怎样,琵琶不会成为音乐世界的主导,只是一个配角。对此,吴蛮认为:“当代音乐已经不仅仅属于西方了,它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无论如何,吴蛮是成功的,这不仅是因为她致力于诠释当代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她已成为中西方音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