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地认为琵琶—中国鲁特琴—这一具有2000年历史的传统弹拨乐器,只能演奏诸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汉宫秋月》等20支脍炙人口的曲子,那真是糟蹋了这一传统文化,其实琵琶能演奏更为丰富的曲目。”吴蛮说。
吴蛮不仅演奏中国传统琵琶曲目,还演奏爵士乐、摇滚乐,并与各大洲民间音乐人广泛合作,获得新的声音。她的这种革新与创举吸引了包括美国总统、荷兰皇室、日本皇室、印度总理等人的注意。她让琵琶的角色完全从东方走向了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从民族走向世界。《洛杉矶时报》著名乐评人马克·斯瓦德曾评论:“吴蛮对交叉文化的音乐作品具有特殊的鉴赏力。”
琵琶女郎美国行
吴蛮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刘德海、邝宇忠、陈泽民,以及浦东派的嫡传人林石城。1987年,22岁的吴蛮成为中国第一位琵琶硕士。在国内,她已小有名气,获得过第一届全国演奏大赛金奖。
1990年,吴蛮移居到美国。“当时学校已经留了教授位置给我,也不错。不过,来到美国之后,才觉得正因为你是搞中国乐器的,所以更需要出去,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传统。”她说。
刚到美国时,吴蛮在住地波士顿与纽约之间奔波,参加一些小型音乐聚会—去华人社区学校、老人院、医院、教堂等地演出。“每次演奏都是一次与人沟通的机会,我不仅让华人音乐家们对我的音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作曲家会主动来找我交流,想与我合作。”她说。
有一天,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组来到中国作曲家陈怡家里,陈怡当时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也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8届学员。陈怡拿出一盒录像带让“克罗诺斯”看,这是在一个教堂拍的音乐会录像,由吴蛮独奏、陈怡作曲。契机来了—“克罗诺斯”要参加1992年的匹茨堡国际音乐节,他们需要风格独具的乐器与他们合作,在看了吴蛮的演奏之后,他们认定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在那次音乐会上,吴蛮与“克罗诺斯”合奏了作曲家周龙—78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又一员的作品《魂》。从此,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合作与实验。
给琵琶一个新定义
1994年,吴蛮把中央音乐学院的同事谭盾介绍给“克罗诺斯”见面,为吴蛮与“克罗诺斯”写下作品《鬼戏》。正对琵琶兴趣盎然的“克罗诺斯”欣然接下作品,立即进行了世界巡演,包括1996年的中国北京。随着这部作品的成功,吴蛮被邀请至更多艺术领域的创作中,不仅担任琵琶独奏,甚至戏剧、当代舞、剧本写作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