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乐教学文化导入的策略
世界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也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互熟悉,相互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即在音乐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音乐,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信息
音乐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音乐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国或他地区的音乐,所以,如果不熟悉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拉丁美洲的那种融合的歌舞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理解能力是音乐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欣赏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对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知识面,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在文化中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视频资料。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文化氛围无论在音乐作品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创造一个文化音乐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结合音乐教材,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绘画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精选一些和音乐作品有关真实的文化材料,供学生欣赏学习,以创设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达到音乐、情感上的沟通。
(三)利用音乐社团(合唱队或者乐队)或者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具体排练音乐作品或者课题研究任务中进行文化渗透
教师进行合唱队或者乐队在排练时都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处理。怎样处理这首作品才符合作品的风格,符合作者的原意?为什么这样处理作品?这里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只有给合唱队员或者演奏队员讲清楚才能更准确的表现作品。音乐课题研究本身就是音乐文化知识的探讨学习,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讨学习,比如,我给第一组学生布置的课题是:美国《爵士乐》,规定3个周完成,三周后分组汇报。学生查阅研读许多文字图片资料并且欣赏了部分爵士乐音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很好,这组学生比较彻底的弄清了美国爵士乐的来龙去脉,并且熟悉了爵士乐的风格、类别,有个学生还现场唱了几句,很有爵士风格,这堂课上下来,学生们收获颇丰,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了解了异国的文化传统,增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效果很好。
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吸收。音乐是沟通人类灵魂最好的桥梁,音乐就是要让人类通过音乐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做到不同文化共存和互补。使自己在跨越多彩文化中读懂音乐的美丽。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埃里奥特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 赖达富 译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
[2]阿申,(M)读音乐, 湖北长江出版社,2007.9.
[3]陈大柔, 美的张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
[4]王安国、吴斌主编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郭建民,(M)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8.
本文作者为张敏,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用途。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