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乐章 红色创作篇 一跃而起的《红灯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殷承宗的工作只能改编一些民歌和革命歌曲。直到1963年,中南海内毛主席在一个小型音乐会后,鼓励殷承宗要多创作,把民族的东西用钢琴来诠释。可1966年后,钢琴再次遭遇“打砸”。1967年5月,殷承宗和同学抬着钢琴到天安门。“我们唱了很多革命歌曲,最受欢迎的是我学来的钢琴伴唱《沙家浜》。”也是这次大胆举动后,殷承宗萌生了要创作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想法。
“我喜欢《红灯记》多一些,相比《沙家浜》,它的大段‘独唱’比较多。”殷承宗在中国京剧院的乐池中,整整待了一个月——背曲谱、唱腔、锣鼓点,甚至表演。殷承宗回忆说,那时自己存了200多张京剧唱片,反复听。还找到京剧院的老演员研究,“当感觉京剧已融到‘灵魂’中时,我试着写了几个唱段,找来‘铁梅’刘长瑜试唱,效果不错。”1967年国庆节,殷承宗在民族文化宫演出,和刘长瑜合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引起轰动。当时,“中唱”也来人洽谈要录唱片。随后,他完成了所有12段的伴唱曲目。转年6月30日深夜,殷承宗接到通知,钢琴伴唱《红灯记》将作为建党献礼在全国广播。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转天报道见诸《人民日报》,后又录制成影片在全国公映。
“12个唱段,包括‘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临行喝妈一碗酒’以及‘痛说革命家史’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不管你是不是戏迷,这些样板戏,是作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在传播。”殷承宗说,传统艺术和西洋音乐的完美结合,能称得上是中国音乐史的奇葩。这部伴唱《红灯记》,也被列入了样板戏。而此时,一些音乐人也处在一种不能言语的幸福当中——“钢琴,似乎被救活了”。
澎湃咆哮的《黄河》
“《红灯记》之后,我也写过一些小的作品,如《咏梅》《红旗渠》等,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以‘幸存’。而《红灯记》中,钢琴与京剧伴奏的‘三大件’是并列的,我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钢琴作品’。”殷承宗说,于是自己把目光投向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这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它几乎用的是西方音乐技巧。”1969年2月,殷承宗牵头的中央乐团创作组沿着黄河,从壶口瀑布一路走到了延安。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殷承宗自己去摆渡,自己去拉纤。“作品每一个音符,都是我和同伴们的切身体会——黄河汹涌澎湃摧枯拉朽的气势。”殷承宗举例,《黄河船夫曲》中有的节奏忽是三拍、忽是两拍。“这就是黄河的漩涡啊。”作为第一作者,殷承宗是带着激情和储望华、刘庄、盛礼洪一起完成作品的。1969年夏,《黄河》初稿完成。排练时,殷承宗是指挥,几乎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去细抠,苛刻到每一个音符。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1970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人大小礼堂审查这个节目。最后一个音符“落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中似乎有人高喊着什么。后来有人告诉殷承宗,是总理在喊:“星海复活了!”
1970年的“五一”,《黄河》公演。此后,殷承宗随中央芭蕾舞团出访国外,每场演出前必加演《黄河》。1972年后,殷承宗也陆续和费城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国际乐团合作演出。1973年,世界级大师阿巴多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美国记者让殷承宗再次扬名海外。“当时,阿巴多力邀我去美国录制唱片,但当时不可能成行。”
《黄河》在后来也受到改编,多被称为殷承宗的“东方红版”和石叔成的“黄河颂版”。殷承宗介绍,当年他收到一位工人听众的来信,建议加入《东方红》《国际歌》的旋律,经过改进,丰富后的《黄河》更加富有时代感,也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事实证明,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经得起检验的跨时代作品。殷承宗说,美国版权局曾给他一份报告,有53个国家经常在演奏和播放《黄河》,演出最多的居然是南非。
“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音乐人。”因此,殷承宗没像童祥苓等人那样,一边风光演出,一边接受无休止地审查和劳动改造。“最火时,我的画像出现在各个场合,包括邮票、火柴盒甚至搪瓷茶缸上。”与之相应的是政治待遇也“水涨船高”,这个时期,殷承宗也改名为“殷诚忠”。但命运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着。
第三乐章 金色硕果篇 命运随时代变迁而起伏
继作品《黄河》之后,殷承宗接到任务,要把中国一些传统音乐曲目改编成协奏曲,然后拿到国际上去演出。“我们被‘关’在北海公园(当时,公园还没对外开放)里整整一年去学习、创作。不记得听了多少录音,看了多少资料,请教了多少前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梅花三弄》等协奏曲纷纷问世。之后,殷承宗还带领着中国艺术团频频出访国外,在1976年前,他还参加多部和钢琴有关的电影拍摄,其中,有美国记者拍摄的《前进,红色的中国》。最为之惬意的是,他还一直处在创作激情中,而且激情是被认可和支持的。
一晃,“十年”结束了。殷承宗受到4年的审查。在无法接触钢琴的日子,他坚持练习撑手、背诵巴赫的作品。审查后,他也因为无法演出而愤然“上书”。殷承宗的音乐理想和能力没有荒废。1980年,复出的第一场演出,是由美国指挥家吉尔伯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他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接下来的几场演出,让数位国际大师啧啧称赞,直呼其为“青年钢琴大师”。
可现实给殷承宗带来的压力似乎是始料未及的,他萌生了出国重新奋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