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教学空间 > “咬字”与戏曲声乐的本质及其韵味的形成(二)

“咬字”与戏曲声乐的本质及其韵味的形成(二)

分享到 |
日期:2012-1-11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杨立军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主任 副教授)   内容提要:   戏曲声乐高度重视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唱词字音是对戏曲演员唱功的第一要求。这是由声乐艺术“达意”之特征和戏曲声乐艺术“唱故事”之本质所决定的。基于戏曲声乐艺术对“字”的严格要求,戏曲唱腔的创作和演唱必须恪守“依字行腔”及“字正腔圓”的原则,进而形成其“语言化音乐”之风格特色,也就是戏曲声乐的韵味。   关键词:咬字吐字/戏曲声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韵味   类别词:民族音乐   戏曲声乐,髙度重视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唱词字音是对戏曲演员唱功的第一要求。在中国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中,凡涉及歌唱技术的篇章,无不将“字”的要义重重地书写一笔。明代著名歌唱家、昆曲改革家魏良辅在《曲律》中对歌唱提出三项美学标准:“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将吐字清晰,列为“三绝”之首。因此他要求歌唱者要对唱词字调的“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得中正”,否则声音“虽具绕梁,终不足取”。书中谈到“听曲”(欣赏)的审美准则时

  一、“晈字”与戏曲声乐的本质

  众所周知,声乐家所说的“字”与语言学家所说的“字”不是同一概念,即不是指语言的书写形式——文字,而是指“字音”——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意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读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意的表达效果,影响着思想的交流。

  对于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中国传统声乐美学认为:语言是音乐(声乐)的根基,音乐是语言的升华,是语言的美化。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名篇《乐记》认为:“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说“歌唱”是“语言”(说话),但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长言”,即带有旋律性的语言。“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即用歌唱性的语言表达,由自然语言过渡到歌唱语言。这段简洁的文字不仅道出了语言和声乐的关系,也揭示出了声乐艺术的功能:一是表达思想,一是抒发情感,即“达意”与“抒情”。而“达意”是“赚”的基础,因为,没有“意”,“情”则无从“抒”起。

  同器乐相比,“达意”是声乐区别于器乐的根本点,因而也是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古代声乐理论家认为:声乐如不能”达意”,就同器乐没有区别了。清代著名声乐理论家、歌唱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指出:“箫管之音,虽极天下之良工,吹得音调明亮者,只能分别工尺,令听者一聆而知其为何调,断不能吹出字面,使听者知其为何字也。盖箫管止有工尺,无字面,此人声之所以可贵也。”,因而声乐艺术的这一本质即要求声乐演员在歌唱时应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否则,若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则失去了声乐艺术存在的价值。近代戏曲理论家王季烈在《庐曲谈》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古人云:‘取来歌唱里,胜向笛中吹',谓其能分析字面也,然使唱曲而不读正其字,审正其音则咿哑呜呓,有音无字,听者不知其所唱何字,灵妙之人口,等于无知之乐器,曷足贵欤”。徐大椿还将吐字不清的歌唱喻为“禽兽悲鸣喜舞”,指出:歌唱“字真则理切实,所谈何事,所说何人,悲欢喜怒,神情毕出;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譬如禽兽之悲鸣喜舞,虽情有可相通,终与人类不能亲切相感也。”

  如果说“达意性”是声乐艺术所共有之属性的话,那么对于戏曲声乐而言,则更为重要。因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语),戏曲声乐的基本职能是“唱故事”:戏剧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场景环境、事件的起始缘由、原因结果……多要通过唱腔、通过演员的歌唱叙述、描绘出来。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虽不仅仅是“歌”,但“歌” 的比例、“唱”的分量却相当重要。早期戏曲,如元杂剧,唱为主,白为宾,故事情节,主要靠曲词歌唱来展现。尽管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其他的艺术因素、表现手段在日益丰富,而唱功的地位并未削弱。唱念做打,戏曲演员四项基本功,唱居首位。因此,如果演员咬字不准,吐字不清,势必直接影响戏剧的演出效果,影响观众的欣赏情趣。而观众失去了看戏的兴趣,戏班子就难以生存,戏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清中叶后,昆曲在京城“花雅争盛”中败北,失去观众的原因之一就是语言障碍。对此,清代学者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曾指出:“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因而不如“其词直质”、“妇孺亦能解”花部戏曲(地方戏)更受群众欢迎。

  正是由于演员的咬字、吐字清晰与否直接关系着字意的表达,直接关系着故事情节的描述,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欣赏情趣,因而一直受到戏曲歌唱家、理论家、教育家、欣赏家们的高度重视。

  二、“咬字”与戏曲声乐韵味的形成

  熟悉戏曲的人大都知道一个约定俗成的戏曲美学术语:“韵味”,或简称“味儿”。同歌曲比,称“戏曲味儿”;在戏曲内部,不同的声腔剧种亦有各自的“味儿”——“京剧味儿”、“评剧味儿”、“梆子味儿”。什么是“味儿”?“味儿”是什么?人们解释起来,或许见仁见智,或许说不清楚,但演员一开口,有味儿没味儿,一听便知。有些声乐演员或业余歌手按照歌曲唱法唱戏,戏曲观众就会说:“没有戏曲味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