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钢琴伴奏中调性的对比作用
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一般的调性设计多为一级关系调,如主调为C自然大调,那么它所包含的一级关系调为:a和声小调、G自然大调、e和声小调、F自然大调、d和声小调以及它的小下属调f和声小调这六个近关系调,而托斯蒂的作品中打破了传统的调性写作的模式而选用了以同名大小调来设计转调方向。
如他的作品:图表1
歌曲名 |
开始部 |
中间部 |
结束部 |
《再一次》 |
e和声小调 |
E自然大调 |
e和声小调 |
《忘不了》 |
e和声小调 |
E自然大调 |
e和声小调 |
《最后的歌》 |
d和声小调 |
D自然大调 |
d和声小调 |
《我不再爱你》 |
e和声小调 |
E自然大调 |
e和声小调 |
《我的愿望》 |
bb和声小调 |
bB自然大调 |
bb和声小调 |
《悲伤》 |
f和声小调 |
F自然大调 |
f和声小调 |
《秘密》 |
f和声小调 |
F自然大调 |
f和声小调 |
《离别之歌》 |
g和声小调 |
G自然大调 |
g和声小调 |
《我想死去》 |
f和声小调 |
F自然大调 |
f和声小调 |
《死是我的夙愿》 |
e和声小调 |
E自然大调 |
e和声小调 |
根据以上所列举的谱例会很清楚的看到托斯蒂的声乐作品中表现内心痛苦的作品通常会选用小调开始后换调进入它的同主音大调中。并且这类作品一般都为慢板,弱奏。而这一点恰恰特显出他与同时期的其他声乐作曲家的写作风格上的区别。钢琴伴奏调性的确定也将为演唱者的演唱提供有力的依据。确定调性就是选择基调,一但定了基调,以后的相关工作就有了可围绕的中心点,钢琴伴奏通过预示调性来让演唱者感受调性色彩,然后才能将准确的预示给予演唱者,营造音乐氛围,引导演唱者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3,钢琴伴奏中的持续音的作用
音乐以连续不间断的形态进行发展的一种模式就是持续音,它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托斯蒂的声乐作品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持续音形式,它们分别通过不同声部、不同节奏、不同的部位等等,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表现效果。钢琴伴奏的作用,起到了补充并完善作品的音乐形象,强调了主题,使作品的音乐形象与主题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