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
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不足百年但取得的成就极其显著。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钢琴伴奏,从写法到表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一) 曲目选择思路
1.明确中国歌剧发展历程,掌握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到30年代未的初期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典型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歌剧《白毛女》开创了新歌剧时代,《洪湖赤卫队》、《江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当代歌剧创作的最髙成就;歌剧《伤逝》、《原野》等代表了改革开放后歌剧创作的新髙度。钢琴伴奏者应从优秀作品的视角着眼,洞察中国歌剧伴奏发展特点,多多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总结伴奏规律与特点。
2,把握中国歌剧独特的风格,汲取我国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精髓。中国歌剧作品在使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尝试着运用中国作曲技法,即创作中融入了地方戏曲、少数民族风格等元素,如: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以北方的戏曲板腔为基础,融入西方歌谣体的写作手法等。因此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熟悉传统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从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结构、歌词等方面正确诠释音乐,并充分挖掘钢琴自身的音色、音响,使其达到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效果。
3,涉猎不同演唱声种的代表唱段。我国民族歌剧唱段中女声演唱曲目多于男声曲目,因此在曲目选择上应注意弹奏曲目所针对演唱声种的均衡性。
(二) 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在本文提出的曲目选择原则基础上,依据上述的曲目选择思路分析,具体选择如下:
表5 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歌剧 | 唱段 | 声种 | 作曲家 |
《白毛女》 | 《北风吹》 | 女高音 | 贺敬之词 |
《恨似高山仇似海》 | 女高音 | 马可等曲 | |
《杨白劳》 | 男中音 | ||
《洪湖赤卫队》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女高音 | 梅少山等词 |
《洪湖水,浪打浪》 | 女高音 | 张敬安等曲 | |
《红珊瑚》 | 《珊瑚颂》 | 女高音 | 赵忠等词 |
《海风阵阵愁煞人》 | 女高音 | 王锡仁等曲 | |
《江姐》 | 《红梅赞》 | 女高音 | 阎肃词 |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 女高音 | 羊鸣等曲 | |
《草原之夜》 | 《飞出苦难的牢笼》 | 女高音 | 任萍词/罗宗贤曲 |
《傲雷 一兰》 | 《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 男中音 | 丁毅等词/王云之等曲 |
《伤逝》 | 《金色的秋光》 | 男高音 | 王泉等词 |
《刺向我心头的一把利剑》 | 男高音 | 施光南曲 | |
《不幸的人生》 | 女高音 | ||
《原野》 | 《啊!我的虎子哥》 | 女高音 | 万方词 |
《哦,女人!》 | 男高音 | 金湘曲 | |
《黑色摇篮曲》 | 女中音 | ||
《党的女儿》 | 《万里春色满家园》 | 女高音 | 阎肃等词/王祖皆等曲 |
《苍原》 | 《情歌》 | 女高音 | 黄维若等词 |
《你是草原上美丽的太阳》 | 男中音 | 徐占海等曲 |
四、结论与探讨
针对声乐钢琴伴奏学习中歌剧曲目繁杂且缺少统一的选择标准,本文在初步确定的曲目选择的"风格"性、经典性与实践性原则基础上,对中外歌剧作品曲目选择思路进行具体分析,从外国与中国歌剧作品中分别选出65首、20首唱段,旨在以这些作品为线索,使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理清歌剧发展脉络,掌握歌剧伴奏特点。
由于作者能力所限,本文所确定的歌剧作品曲目还比较粗浅,没有深入针对作品进行分析。同时,声乐钢琴伴奏还涉及艺术歌曲、民歌等不同体裁形式,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选择与歌剧曲目选择思路存在不同,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如何选择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连续敏,钢琴伴奏的历史沿革[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164-168.
[2]张红兵.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68-69,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6]储声虹,徐朗,余笃刚.声乐教学曲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7]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8]王小宁,中国当代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